讲好“大营救”故事的又一力作!红色京剧《白石龙》之《蔡嫂闯关》在深圳龙华民治街道上演
锣鼓铿锵,唱腔飞扬。6月21日,“国粹铿锵传承红色基因”京剧《白石龙》之《蔡嫂闯关》首演活动暨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启动仪式在深圳市龙华区龙腾学校举行。
这部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的红色京剧,是民治街道创新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薪火的又一成果。该剧由民治街道与春华京剧协会联袂打造。
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
该剧取材于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这一历史事件中的真实故事。主角“蔡嫂”的人物原型即是“大营救”中的白石龙村村民黄忠元。创作团队多次拜访黄忠元后代,详细了解其冒着生命危险闯关过卡,为游击队传递重要情报和电台零件的具体细节,最终通过独特的京剧唱腔与舞台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还原了她的英勇事迹,创作出了这部感人肺腑的京剧作品,给观众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铿锵有力的鼓点,激昂澎湃的唱腔,催人泪下的故事,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有力地守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在中国抗战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一笔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治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呈现红色文化,感受革命先辈浓厚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得以延续和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民治街道第一次以创新的艺术形式挖掘演绎红色经典。去年5月,民治街道联合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特色,联合打造原创多媒体皮影戏《白石龙》,通过方寸影动将大营救的故事娓娓道来,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和艺术体验,同样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携手护红脉,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启动
演出结束后,深圳市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举行揭牌仪式。
80多年前,惊心动魄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在此上演,作为重要中转站,白石龙村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小延安”和“中国文化的再生之地”。去年,中国侨联公布第十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名单,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入选并举行揭牌仪式。这是继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后又一个“国字号”殊荣。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白石龙红色文化?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应运而生。据了解,该基金旨在加强对白石龙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基金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原真保护、资源开发、奖励资助等工作中,促进白石龙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助力龙华区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为辖区对口帮扶及其他公益慈善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当天,蔡达、刘鸣周等部分大营救参与者的后人也应邀上台,接受少年儿童的献花致敬。
民盟龙华区总支第四支部主委、剪纸非遗传承人谭琴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了剪纸作品《风雨归舟》,将其捐赠给了白石龙股份合作公司。活动现场,深圳市水木一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书香门第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仁合医院、中航智能慈善基金会等爱心企业向基金进行了捐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