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民国时期的京剧旦角
国粹京剧   2019-05-18 10:04:40 作者:王吴军 来源:达州日报 文字大小:[][][]

    民国时期的京剧旦角

        民国时期,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了评选京剧四大名旦的倡议。于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这四位京剧舞台上旦角行当中的四大艺术流派创始人,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堪称民国时期京剧有名旦角。

        梅兰芳1894年生于北京,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时就登台在北京的广和楼演出《天仙配》,攻花旦。1913年,梅兰芳首次到上海演出,在上海四马路的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的梅兰芳风靡了整个江南。梅兰芳吸纳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回北京后,他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梅兰芳再次来到上海,演出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程砚秋生于1904年,自幼学戏,演青衣,师从于梅兰芳。程砚秋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表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现古代女子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生于1900年,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尚小云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尚小云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的舞台形象。

        荀慧生生于1900年,自幼在河北的梆子班学艺,19岁时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荀慧生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将京剧花旦的表演溶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荀慧生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女子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而闻名。

        不过,在民国时期,除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这“四大名旦”之外,京剧舞台上的名角还有“四小名旦”。为了选拔京剧舞台上的优秀人才,有识之士和广大热心观众遂发出倡议,评选“四小名旦”。经过一番细心筹划之后,于1936年秋天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举行了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后世称为“四小名旦”)。

        李世芳生于1921年,名福禄,祖籍山西太谷,生于内蒙古包头。1942年,李世芳带着新婚夫人姚宝琏首次到青岛演出。从前没看过梅兰芳戏的人,有缘看到被誉为“小梅兰芳”的李世芳的演出,连连称赞大饱眼福。李世芳不但扮相酷似梅兰芳,唱腔亦极像梅兰芳,此次在青岛所演的戏又都是《生死恨》《霸王别姬》《天女散花》《宇宙锋》等梅派戏,所以特别受到青岛观众的欢迎,一直连演十三天他才回上海。1946年岁末,李世芳只身来到上海近半年,他该回家过年了。1946年的除夕、1947年的元旦和元月二日,梅兰芳特意与做了他弟子的李世芳同台合作演出了《金山寺》《断桥》两折,准备李世芳回家的路费。不料这竟是李世芳诀别人世的最后演出。1947年元月五日,京沪航班121号班机途经青岛上空,因飞机遇雾撞山,机毁人亡。年仅二十六岁的一代名角李世芳就这样撒手人寰,英年早逝,令人叹息。

        张君秋于1920年生于北京,是旦角张派创始人。当时的报纸这样评价张君秋:“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张君秋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地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

        毛世来,祖籍山东掖县(今山东的莱州市),1921年生于北京。曾拜师梅兰芳、尚小云,后拜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为师。他的嗓音清亮、甜润,道白清丽干脆,扮相娇小玲珑、妩媚动人。毛世来的眉目颇似尚小云,做工近似荀慧生,享有“小筱翠花”之誉。常演剧目有《翠屏山》《大英杰烈》《小放牛》等。

        宋德珠原名宋宝禄,号颖之,祖籍天津,1918年生,毕业于中华戏曲学校。他以演武旦、刀马旦为主,兼演青衣花旦。他武功坚实、扮相俏丽、动作灵巧、身手轻捷,具有英俊之气,形成了美、媚、脆、锐的独特表演风格,是京剧武旦挑班第一人。常演剧目有《扈家庄》《杨排风》《十三妹》等。

        1947年,“四小名旦”因为李世芳的去世而出现空缺。同年,北平的《纪事报》发起选举“新四小名旦”的活动,结果选出了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瀚英四位,这次的选举未能改变过去定论,观众对原来四小名旦的印象更深,宋德珠这位京剧名角则被列为额外的京剧舞台上的小名旦。

        陈永玲生于1929年,是京剧旦角,报刊评价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陈永玲戏路宽广,唱做俱佳,常演剧目有《小上坟》《战宛城》《拾玉镯》和《贵妃醉酒》等。陈永玲对青衣、刀马各派都能唱,连梅兰芳都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许瀚英祖籍山东平度(现在的山东青岛平度市),他自幼喜爱音乐、美术,尤酷爱京剧。在许瀚英演出的剧目中,如《丹青引》《花田错》《拾玉镯》《钗头凤》《红楼二尤》《杜十娘》等,皆为戏曲精品。1948年,许瀚英在上海经梅兰芳指点,艺术上更为精进。

        民国时期的上海曾经选过“南方四大名旦”,这“南方四大名旦”是小杨月楼、刘筱衡、赵君玉、黄玉麟。后来,又以王芸芳取代了“南方四大名旦”中的黄玉麟,于是,“南方四大名旦”又变成了小杨月楼、刘筱衡、赵君玉、王芸芳。

        民国时期京剧舞台上,还有被誉为“四块玉”的四位名角。“四块玉”指的是当时北京中华戏校的四位旦角尖子,她们是侯玉兰、李玉茹、李玉芝、白玉薇。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京剧舞台上有京剧名角“八大关公”。这“八大关公”指的是夏月润(绰号“夏八根儿”)、林树森、周信芳(被称为“麒麟童”)、李洪春、唐韵笙、李吉来(绰号“小三麻子”)、程永龙、李万春。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继“四大名旦”之后,京剧舞台上又有了所谓的“四大坤旦”。这“四大坤旦”是由《北洋画报》选出来的,最初的“四大坤旦”是雪艳琴、章遏云、新艳秋、胡碧兰当选,后来,胡碧兰离开了京剧舞台,杜丽云进入了“四大坤旦”之列。

        民国时期,继“四大名旦”之后,第一个自成一派的京剧旦角流派是“黄派”,创始人是黄桂秋。黄桂秋享有“青衣首席”“江南第一旦”的美称。黄桂秋又因擅长演《别宫祭江》一剧,而被称为“祭江旦”,足见其在这一出戏中的精彩表演和唱功。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