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大约二百五十人来烟台登台献艺
国粹京剧   2019-10-20 09:35:52 作者: 少Xiao的AK一47 来源:百家号 文字大小:[][][]

    以四大名旦为首的角,把京剧唱红烟台,离不开本地票友会的支持。

    烟台风物志之七十八篇之所城票友会篇

        京剧在烟台由来已久,有的说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有的说还得往前,明太祖朱元璋御建奇山所:所带的军中乐班京腔京韵——烟台戏曲的开始。

        不管怎样,在1961年烟台开埠后,商业贸易空前发展,文化经济也风生水起;处在南北海上交通要地的烟台,是京津南下,或由闽浙沪宁等地北上京津的演员艺人途经烟台。

        在此换乘轮渡的,或船舰上岸加水备粮,戏班子或名角都会拜码头,在烟台有名的戏楼戏院登台献艺。其中以清末的会仙楼,民国初的丹桂戏院最为著名。

        根据资料记载先后有谭鑫培、孙菊仙、杨宝森、谭富英、高庆奎、马连良,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还有尚和玉、李吉瑞、薛凤池等在民间家喻户晓的京剧名角,大约二百五十人来烟台登台献艺。

        一时间,京沪津各大报刊杂志称烟台为“北方京剧码头","新的京剧之乡"。俗话说“主雅客来勤",名角大腕“你方唱罢他登场",转风车走马灯似的来烟台闯码头唱京剧,归根结底是烟台京剧文化底蕴深厚,老烟台人懂京剧、爱京剧、听京剧、演京剧。

        这里票友会与戏迷会是当时梨园数一数二的,当时京剧行业流行这样的行话:“天津扎根,北京唱红,上海赚钱,烟台验收",任角儿再有名、腕再大,在北京再红得赤彤丹朱、在上海钱赚得堆山添海,没经过烟台这个京剧戏的检验,没有烟台票友会的承认,不算角,不算腕。

        说白了,不管在上海身价再高,在北京名字多红,烟台的票友与戏迷不承认,成名的身份永远缺一抹色彩。

        烟台最烩炙人口的票友会当数所城里京剧票友会。所城里作为烟台最初的发祥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粹风糜烟台时,出过开戏院的富庶大户,也出过恋戏的戏迷,更有过深爱京剧的票友。所城里的京剧爱好组织的票友会诞生了,名字叫同乐会。

        同乐会的成员开始都是所城里的京剧票友,就是他们对京剧的执迷、对京剧的嗜好和京剧的缘分,留下烟台京剧史上美丽的佳话,和光辉的一页。

        京剧一传入烟台,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知戏懂的老烟台人的喜爱。开始一个人听,一个人看,一个人欣赏,日久天长,有的戏迷不满足独自思想,同好雅集,蔚然成风,便有了京剧爱好者的业余组织——票友会。

        票友在百度百科是这样解读: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与专业演员水平相当,但不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即对戏剧、曲艺非职业演员、乐师等的通称。

        所城里票友会一年到头有活动,同台斗技,与别的票友会约剧斗剧,遇逢年过节,祭祀拜寿,会有许多名票会粉墨登场:唱腔、身段、伴奏与行当,与到烟台拜码头的名角有得一比,声名远播。所城世家张姓的子弟张金波,是票友中的佼佼者。

        张金波原名张春瑞,号兰坡,公元1917年出生于所城西门里。兰坡先生受烟台浓浓的京剧氛围的熏陶与浸染,自小迷戏,常泡戏院戏楼,长大后泡票会票戏。后来,终于不顾家人反对,几经周折,终于入梨园演戏。

        1940年兰坡先生只身去了北京,托人见到病重的金少山,现场唱了一曲,得到金的肯定,并把兰坡介绍拜入候喜瑞为师,后又蒋少奎门墙。兰坡先生曾与多个名角合作过,如荀慧生、如周信芳;几年间挑起了自己的戏班子,北上南下,东出西进。据说他能唱“两个半眼",梨园难寻,在当时的京剧舞台,享有声誉。

        还有许多的票友会——如大庙戏台所在北大街上约农乐票友会,主要成员是贩夫走卒、渔樵耕农;还有毓璜顶票友会,最出名的丹桂戏院的票友会。

        有许多与兰坡先生相似经历的票友,所城票友会同乐会,与兰坡先生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票友与戏迷的专业与正规,烟台才成为"北方京剧码头"近一个世纪。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