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沙家浜》的过往今昔
国粹京剧   2020-03-20 09:31:40 作者:钟晖 来源:聊京剧 文字大小:[][][]

    钟晖:《沙家浜》的过往今昔

        47年前,在江青指挥下,京剧样板戏创作就像火箭一样起飞了,其“箭头”就是《红灯记》与《沙家浜》。 

        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播得最多的样板戏是《沙家浜》,其中的一段三人“背供”的《智斗》,各个演员的版本层出不穷,循环往复的播,听久了不免腻味。《智斗》在京剧卡拉OK里的点唱率也是最高,有着极其广泛的观众群,这也许是带动《沙家浜》的播放频率的主要原因。 

        样板戏当中,《沙家浜》是我不太喜欢的一出,主要是音乐(唱腔)不够味。与上海的几出样板戏相较,《沙家浜》在唱腔上创新幅度不大,陈旧感明显,缺少气势,其音响色彩的厚度与丰富,还不如欣赏交响乐《沙家浜》来得过瘾(大合唱尤其好听)。

        由于人为干预,《沙家浜》在编剧上的矛盾错乱也令人诧异。明明是描写地下斗争的戏,偏偏要将武装斗争作为重点来表现;明明一号人物是阿庆嫂,却偏要让位给郭建光;明明应该加强阿庆嫂的唱,却不能使更多的劲,却要绞尽脑汁为郭建光的唱腔争光添彩。如此平均分配力量,以至于两个人物都没有得到强化,就像一块饼干一分为二给两个人吃,看着挺友好,其实谁都没有吃好。

        上海人民沪剧团原创的《芦荡火种》,是京剧《沙家浜》的改编蓝本。京剧《沙家浜》最有光彩的改编,在于她的唱词的精炼与传神,这与汪曾祺的手笔有很大关联。汪先生具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不愧为沈从文的弟子。

        江青慧眼识珠,她看中的沪剧《芦荡火种》绝对是上乘之作。我们津津乐道京剧《沙家浜》,决不能埋没了沪剧的首创之功。沪剧《芦荡火种》,结构极其完整、戏剧冲突针线绵密,高潮迭起,堪称戏曲现代戏之精品,但她有一个“软肋”,由于是上海方言剧,不具备在全国演出推广的可能,很难作为民族书面共同语的艺术范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江青的慧眼识荆,提出改编成京剧,使得《芦荡火种》这一地方戏曲的“宝玉”获得了“国之瑰宝”的价值,使原本的方言剧本成为高度丰富的文学精品和舞台经典。

        这部经典作品的存世,来自于沪剧、京剧、文学、音乐工作者的前辈大家们的共同创造,《沙家浜》不愧为戏曲现代戏的华美丰碑之一。

        汪曾祺主笔的《沙家浜》,人物描写上虽然受到高层的政治宣传理念的制约,但还是写出了精妙的情节与对白,比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人一走茶就凉”等等,其中“人走茶凉”不胫而走,成为新的成语。这段流水突破了传统京剧常规。西皮流水历来是七字一句,汪曾祺却用五言,以此表现阿庆嫂的机敏应对。     

        据说当初《沙家浜》在举行定稿会的时候,正面坐的是江青、姚文元等人,对面坐着剧团的演员和汪曾祺。每人面前放一本二号仿宋体大字印刷的剧本,由洪雪飞、万一英等演员轮流朗诵。读到一个段落,江青说:“这里要改一下。”汪曾祺就当场改写…… 

        对《沙家浜》这部经典现代京剧,江青是有很大贡献的。她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将结局由原来的趁着胡传魁“闹喜堂”之机由新四军化妆潜入,改为新四军正面奔袭,这就给发挥京剧传统的“走边”舞蹈程式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这才有了《奔袭》这一《沙家浜》里的最精彩的舞蹈场面,整出戏的可看性更强了。 

        江青还亲自改了台词。阿庆嫂的重点唱段“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前面有段独白,“刁德一出出进进的,胡传魁在里头打牌。我出不去,走不开……”这段台词全部出自江青之手,她主张这段台词要口语化,汪曾祺原来的一段独白被认为是“太文了”。 

        郭建光有句唱词:“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原来这句唱词是:“芦花白,稻谷黄,绿柳成行。”江青对这句唱词有疑问。为了考证这句唱词中所描述的景象是否能真的在同一季节出现,她特意亲自前往常熟实地进行了解。结果证实了她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因此对原词进行了修改,最后定稿为“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第四场”智斗”中有三人背供,其实原来是阿庆嫂和刁德一的两人背供,没胡传魁的事儿,是江青提出要将胡传魁拉进来唱背供,如果胡传魁在一旁没戏,将是舞台调度上的一个缺陷。 

        为了突出郭建光,此剧改动很多。第二场“军民鱼水情”中沙奶奶的一段唱原来是西皮,后来改成了二黄,是为了给郭建光的一段西皮(“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让道。“西皮”调性潇洒高亢,原来属于沙奶奶的西皮让给了郭,是因为沙奶奶不能抢郭建光的风头。沙奶奶在《斥敌》一场中有段“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非常漂亮。这段唱腔以“二黄原板”一贯到底,表面上听运腔变化不大,其实唱起来不易把握,是比较难唱的。

        阿庆嫂与郭建光在戏份上难分桎轩。《风声紧》当然可称得上是她的核心唱段,但板式比较单一。“二黄慢板”是京剧板式中节奏最慢的。整段唱腔始终处于沉思纠结的慢节奏中,直到最后唱到“毛主席”的时候才起一点波澜。对这段唱,我从小就不喜欢。“三突出”是样板戏的规矩,唱腔上要重点执行,因此,创作者不能将一位2号人物的唱腔写得太华丽,不能盖过1号人物。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段唱却喜欢起来,越听越有味道,欣赏她的传统京剧的旋律美,尤其喜欢上海京剧院夏慧华的演绎。 

        洪雪飞的演唱在《沙家浜》里的发挥极其有限,主要是唱段安排受到了限制。作为二号人物的阿庆嫂,戏份(唱腔)不能超越一号人物,这是“三突出”的规矩所限。因此,除了《智斗》这场里的那段著名的三人“背供”令阿庆嫂在唱腔上有所发挥外,其他的唱腔少有出彩,好在还有这段“定能战胜顽敌过难关”,这是阿庆嫂在《沙家浜》里唯一的一段较具规模的个人唱段,用了调性枯燥的二黄慢板,声腔色彩比较单一。阿庆嫂的其他唱段太散了。

        为了写好郭建光的核心唱段《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曲作者进行了长时间的反复琢磨加工,精雕细刻,给观众们奉献了一道精美的声乐大餐。其中有不少细节值得玩味——我特别喜欢唱“村镇上乡亲们要遭祸殃”这句,最后的“遭祸殃”三个字,极尽婉转顿挫之妙,三次突入高音5。听着谭元寿的唱是享受,自己唱来更是一种大享受。

        沙奶奶的儿子原来叫“沙七龙”,后来改成“沙四龙”,比较符合“计划生育”的方针大计(一笑)。沙四龙在第六场“授计”中有四句“快板”,我觉得加得非常好,剧情“节骨眼”上必须加唱,虽然是快板,一晃而过,但就是觉得有味道。 

        《沙家浜》的一大看点是刁德一的唱。所有样板戏当中,《沙家浜》里的反派是唱得时间较长,数量也比较多。尤其是刁德一在第七场“斥敌”中的一段阴阳怪气的"摇板“,我听来津津有味,可反复聆听而不觉厌倦。这段唱腔的表演,目前还没有看到谁能超越马长礼。 

        前几年北京京剧院新排《沙家浜》,我觉得杨少澎表演非常到位,看得出,他下了功夫付了心血,真所谓“天道酬勤”。我看了那么多复排的样板戏,觉得杨少彭是参加样板戏复排阵容中少有的具有“样板戏感觉”的演员。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