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儿童节里说说京剧《小放牛》
国粹京剧   2020-06-09 09:19:29 作者: 来源:京剧艺术网 文字大小:[][][]

    儿童节里说说京剧《小放牛》

        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由于疫情,孩子们在这个节日不能走进影院剧场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了。记得在我的童年,有时候儿童节能够看上一两次京剧儿童专场,戏票便宜,剧目丰富,可以说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事情。

        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由于疫情,孩子们在这个节日不能走进影院剧场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了。记得在我的童年,有时候儿童节能够看上一两次京剧儿童专场,戏票便宜,剧目丰富,可以说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事情。

        在我印象中,看过的戏,既有《闹天宫》、《打焦赞》、《无底洞》这样的武戏,也有《将相和》、《二进宫》这样的文戏,还有《智擒惯匪坐山雕》这样的现代戏,其中看得最多的是《小放牛》、《三岔口》和《香罗帕》。每当儿童节假期一到,我就对母亲说:“您该带我去看小白猫、大耗子了!”听了一辈子传统戏的老祖母,没有听过新编戏《香罗帕》,就奇怪:“哪出戏叫小白猫、大耗子呀?”童年的我,有时开口闭口拽句戏文,“老将军挡道啦!”有时又学着做一个黑暗中摸索的动作。但是我和弟弟、妹妹以及邻居小伙伴们最喜欢模仿的,要数《小放牛》了。  

        《小放牛》是一出非常优秀的小戏,它的情节再简单不过了,是表现赶路的村姑向牧童问路时,两个人又说又唱的场面。剧中人连姓名也没有,小丑就叫牧童,小旦就叫村姑。两个演员的载歌载舞,让观众赏心悦目,得以受用,可谓老少咸宜。

        在浩如烟海的戏曲剧目中,既有连着演好几个晚上的连台本戏,也有一晚上就能演几出的折子戏,或者是只有一个小故事的小戏。各种小戏,尤其是那些的思想健康、艺术性强的小戏,既有意义,又能带给人们欢乐,不应当被打入冷宫。

        小戏有什么特点呢?顾名思义,其一人物少,篇幅小,情节简单;其二,唱腔比较单一,鲜用“皮黄”,多是用唢呐或笛子伴奏的杂腔小调,什么“南锣”、“纽丝”、“吹腔”等;其三,剧名不是带个“小”字,就是带个“打”字,诸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打樱桃》之类;其四,剧中人物多是由小生、小旦、小丑扮演。我认为还有一点,应当称为第五点,就是表演者和观众的年龄小。它经常作为科班或者戏校培养青少年演员的基础剧目,在剧场演出大戏时,先由娃娃们垫上这么一出20多分钟的小戏。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特性,能够把这些戏演得充满童趣,因而也就常常在儿童专场演出。

        我记得几乎每次看《小放牛》回来,总是久久难忘,并喜欢哼唱戏里的小调。那时的孩子们看不到什么美国大片,也没有电视影碟,更甭说手机和网络,听一回戏,能学上一年,所以很喜欢模仿戏里村姑和牧童的对唱。尽管当时对于《小放牛》里的唱词,我还记不住几句,但是我们这些孩子喜欢临场发挥,随便创作几句,什么生活中的,学习中的,无论什么词,小伙伴们都能饶有兴味地在院子里或胡同里即兴表演,你问我答,看见啥唱啥,想哪儿唱哪儿,很有情趣。结果曲调虽然是《小放牛》的,可每次唱词全不相同,只有最后,才完全与剧中人一模一 样:“你说我唱得好不好?”“你唱得真好!”得到这样一句结束语,大家都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各自散去。

        我对《小放牛》真正懂得欣赏,是在成年以后收听电台戏曲广播时。上世纪6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最多的是李玉茹和孙正阳的演唱。演出录音时二位艺术家恰好年富力强、风华正茂,再加上从小坐科的深厚功底,通过精湛的演技,把两个天真活泼的少男少女塑造得生龙活虎。虽然我没有看见他们在舞台上是如何栩栩如生地表演,但是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仿佛看见孙正阳身着蓑衣、手拿牧笛神采奕奕的样子,李玉茹那妩媚的面容、玲珑的身材,配以满头的缀饰,一定是婀娜多姿、灿灿生辉。我想象中他们就象两只美丽的花蝴蝶,在舞台上穿梭般飞来飞去,翩翩起舞。这是一出多么欢快的小戏啊!

        然而,谁知道这样一出小戏,竟然也有被赶下舞台的时候。时过境迁,等我再看到《小放牛》时,已经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了。当时中国京剧院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的展演中,我看到了张春华、刘琪的表演。当我看到年过花甲的牧童和年近半百的村姑时,说不出是喜还是忧?高兴的是《小放牛》重返舞台了,伤心的是这么小的戏,竟然还需要这样高龄的老艺术家亲自登台示范!我和坐在台下的其他观众,在热烈鼓掌的同时,还一个劲儿地说“不容易,不容易!”还有人不无调侃地说:“这哪里是《小放牛》?简直是老放牛!”

        32年后,现在的情况又怎么样了呢?还有谁来演出这个《小放牛》吗?真希望,《小放牛》这出充满了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儿童情趣的小戏,能让如今的孩子们,在欣赏美国大片、三维动画、交响乐、音乐剧等外来艺术的同时,也由我们的京剧,为其增添一份节日的快乐。我更期盼《小放牛》能够作为“京剧进课堂”的首选剧目,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唱一唱“赵州桥什么人来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下一道沟?”这样的小调和唱词,一定会让孩子们,在学唱中得到丰富的知识、获得巨大的乐趣!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