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发展“云端戏曲”,需要打好组合拳
国粹京剧   2020-07-06 09:19:34 作者:罗群 来源:文艺报 文字大小:[][][]

    发展“云端戏曲”,需要打好组合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戏曲院团积极投入到文艺抗“疫”中,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纷纷试水“云端戏曲”。“云端戏曲”成为这一特殊时期戏曲创作、演出、传播和推广的独特形式。针对这种新现象、新问题,本报6月15日刊发吴乃顾的《“云端戏曲”:探索、机遇,还是挑战》一文,就此展开探讨。文章一经推出,受到不少读者的关注和反馈。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一方面是对吴文的回应,另一方面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对“云端戏曲”的思考。——编 者

        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文化演出领域堪称“重灾区”,半年以来,全国的现场演出几乎停摆。与此同时,“云演出”分外活跃起来,全国各地戏曲院团积极响应文艺抗“疫”的号召,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纷纷尝试“云端戏曲”,满足戏迷的精神文化需求。

        然而,正如《“云端戏曲”:探索、机遇,还是挑战》一文所述,目前看来,不少院团的“云端戏曲”仍处于试水阶段,不论是演出实况放映还是线上直播,也都只能是戏曲现场艺术的影像复刻。文章称,粗略统计各院团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平均阅读量,以及各视频平台发布的视频点击播放数,戏曲类视频的累计观看人次数仍无法和其他综艺类视频相比。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传统戏曲出路在何方,仍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目前,“云端戏曲”的形式比较单一,止步于复刻现场演出,限制了“云端戏曲”发挥潜力。对于现场演出,观众与演员身处同一时空的观演关系,能够带来强烈的在场感、参与感,甚至现场表演难以避免的细小瑕疵,都成了独一无二的看点。这种沉浸式的艺术享受是线上观演所无法给予的,至于“一起进剧场”所带有的社交功能,更为线上观演所不及。相比于流行音乐等艺术形式,诞生于传统文化之中、具有古典意蕴的戏曲本就有着较高的欣赏门槛,“云端戏曲”倘若流连于复刻、搬运剧场演出,自甘为暂时性替代品,那么其境况恐怕难免尴尬。

        实际上,依托互联网、打开思路,“云端戏曲”大有可为。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随着5G技术的普及,必将持续释放巨大潜能,传统戏曲的发展传播的确不该错过“云端”这趟时代的列车。

        “云端戏曲”当然可以拍摄演出实况,但“云端戏曲”在观演关系、表现形式、传播介质、欣赏环境等方面,与剧场演出有着显著区别。确保“云端戏曲”画面清晰可看,是最为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供影像录制、上传云端的演出版本,应在表导演手段上,与只供剧场演出的版本有所不同。比如,在造型设计方面,要考虑近距离观看时,演员妆容不宜太过浓重;在舞美设计尤其是灯光方面,要考虑录制清晰画面所需要的基本照明和舒适观感;在表演方面,镜头前表演的幅度、强度通常应比舞台演出小,这样看起来才自然、不做作。此外,富于变化的运镜尤其是特写镜头,能够放大现场观看时不易看清的细节,展现戏曲服装、道具之精致,凸显演员眼神、表情之投入,从而提供比剧场演出更丰富的美感。未来,随着AR、VR等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云端戏曲”对舞台表演的呈现还可以有更多新方式。

        对于“云端戏曲”来说,以一部完整作品为中心的思路也可以大胆打破,制作更加具有蒙太奇色彩、更加互联网化的内容。譬如,对于京剧《锁麟囊》“朱楼找球”、徽剧《小宴》的翎子功这类经典片段、绝活儿,不妨展现不同艺术家演绎的不同版本,以简短篇幅集中展现精彩内容,这不仅便于吸引新的受众,而且对老戏迷来说,也可以在比较中进一步发现特色。“云端戏曲”还可借鉴互联网“垂直化”的思维方式,在内容编排上,用“以艺术家为中心”取代“以作品为中心”,选取知名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的精彩片段,用精心设计、制作的“云端戏曲”书写艺术家的“个人编年史”。这种方式能够更为有效地吸引、聚拢起该艺术家的粉丝,从而尽快摆脱“云端戏曲”少人光顾的局面。

        尽管“云端戏曲”在拍摄现场演出时,可以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追求更适宜于屏幕观看的艺术效果,但是,“云端戏曲”不应止步于复刻演出实况的单一形态,而应该谋求多元化发展,推出不同于实体演出录像的内容。如《“云端戏曲”:探索、机遇,还是挑战》一文所述,目前,许多戏曲院团制作了“云练功”“云课堂”等内容,就是拓展“云端戏曲”表现形态的努力,在这个方向上,仍可深耕。譬如,剧场演出时,观众只能看到镜框式舞台上发生的事,而镜头是一双千里眼,可以带领观众突破大幕的限制,走进后台,走进化妆间,了解演员怎样排练、候场、默戏,怎样在自我与人物之间切换。从综艺类视频的经验和数据来看,“幕后”甚至比“台前”更具吸引力。这类带有新鲜感的内容,不仅可以作为戏曲舞台演出的延续和衍生,而且也具有相对独立的观赏价值,带领观众更为全面地了解戏曲文化。

        利用“云端戏曲”传播戏曲文化,要突破单方向“我说你听”的传统模式,与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跟观众说“我们多高级”,不如轻松愉快地告诉他们“我们多好玩”。与剧场相比,互联网具有即时性强、便于互动等特点,“云端戏曲”需要对互联网的特性予以深挖和发扬,确保云端上推出的不仅是一场戏曲演出或一件艺术品,而且是一款互联网产品。比如,不妨在戏曲演出视频中开通弹幕功能,请主创一起观看、对话,或者请主创进行导赏、对谈,把线下演出的“演后谈”变成云端的“演时谈”乃至“即演即谈”等。还可以制作戏曲相关的微信小程序、小游戏,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卡通形象等传播戏曲文化,积极参与交流或游戏通关的网友,不妨赠予剧场演出门票或主创签名的扇面等戏曲“周边”,这都是技术门槛与成本不高、操作性较强、可以有效增强粉丝黏性的办法。借助这类内容和办法将“云端戏曲”打造成兼具艺术价值和互动、社交属性的互联网产品,有助于提高线上观众尤其是尚不了解戏曲的观众的兴趣。线上、线下加强联动,也有利于将云端观众转化为剧场观众,一举两得。

        不难发现,“云端戏曲”与剧场戏曲演出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一屏之隔,已经使它们成为不同的形态。因此,创作、运作“云端戏曲”,除了需要传统的戏曲人才,还需要一批影像拍摄、剪辑、制作、软件开发等技术人才,以及互联网策划、推广、营销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云端戏曲”应该是基于戏曲本体,多领域人才跨界合作的成果。

        随着科技进步和文艺事业的发展,各领域的专门人才都不难找到,“云端戏曲”的关键恐怕在于戏曲界要转变心态、调整观念,进一步拥抱新事物。实际上,在戏曲界,能够开宗立派的“大角儿”,无一例外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凡具有长期生命力的艺术形式,都善于灵活变通、与时俱进,在守护本体特征的前提下,追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行。在戏曲创新的道路上,“云端戏曲”不仅是疫情之下的无奈之举,更是一次风云际会的历史机遇。抓住它,打一套融合线上与线下、艺术与技术、传统与时尚的组合拳,古老戏曲将焕发年轻光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