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影视剧“带货”京剧文化
国粹京剧   2020-07-17 09:46:11 作者:郭梅 来源:文汇报 文字大小:[][][]

    被热门影视剧带火的传统文化元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当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而电视剧作为普及性最强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其“带货”能力不言而喻,如2017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令达康书记的水杯和毛坎肩成了某宝热搜,而去年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则使得水盆羊肉和临潼火晶柿子的销量大增。不过,热播剧所带之货,决不仅限于剧中出现的某种实物,而是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换言之,有意推广传统文化的优秀制作团队,让电视剧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扬声器”,如今年热播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和《清平乐》便为显例。

    《鬓边不是海棠红》“带货”京剧文化

        剧中总共涉及二十多出京剧;对应的京剧常识如“倒仓”“(足+乔)功”等颇为有趣、丰富、全面;商细蕊上台前吃肘子的习惯活脱脱出自程砚秋

        4月底收官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鬓边》)及其“衍生品”《瑜你台上见》带来了一拨京剧热。该剧通过富商程凤台与名伶商细蕊的惺惺相惜,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演绎梨园百态,弘扬国粹京剧。

        这部剧总共涉及二十多出京剧,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打严嵩》《救风尘》《玉堂春》《战宛城》《晴雯撕扇》和《红楼二尤》等,涵盖了梅程荀尚等八九个京剧旦角流派。此外,《牡丹亭》等五六出昆曲经典剧目也被恰到好处地揉进了剧情中。男主商细蕊纯属虚构,他与陈纫香打擂台的那出《赵飞燕》也“查无史实”,其自创之与姜荣寿的“仙人步法”相对抗的“玄女步法”自然更是“子虚乌有”,但剧中所对应的京剧常识却颇为有趣、丰富、全面。

        首先,我们可以在商细蕊身上找到四大名旦的影子——他演的《晴雯撕扇》《战宛城》和《红楼二尤》是荀派戏,《武家坡》《擂鼓战金山》和《苏三起解》则均走尚派的路子。而作为一部双男主剧,程凤台初识商细蕊这场重头戏,编导特地安排商细蕊戏装示人——当时,他正在台上演《百花亭》,即梅派最经典的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锁麟囊》《荒山泪》等程派戏虽未曾出现,但商细蕊上台前吃肘子的习惯却活脱脱出自程砚秋程老板——常言道“饱吹饿唱”,但程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专门在配合《鬓边》的综艺《瑜你台上见》里谈到了这个话题——剧集和节目相参看,不仅有趣,亦在“带货传统文化”方面见了些深度和广度,颇具巧思。

        还有,商细蕊在剧中有个新编清宫剧《潜龙记》,因编剧七少爷“一不小心”把妃子写死了,他不得已改演皇帝。但他是旦角,怎可“反串”生角呢?原来,他是从生改唱旦的。其间“倒仓”等戏曲术语在王珮瑜的神助攻下得到了普及——倒仓,指戏曲演员在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是很难过的一个关卡。菊坛宗师梅兰芳先生便曾在其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如是说:“演员的倒仓变嗓时期是一个关口,倒不过来,往往一蹶不振。”——宣统二年(1910年),十七岁的梅兰芳倒仓了,郁郁寡欢,大伯梅雨田看着心疼,就张罗着给他娶了原配夫人王明华,帮助他顺利过关重新登台,迈出了璀璨艺术人生的第一步。也正因嗓子对演员至关重要,所以他们对喝水极其谨慎,旧时名伶都用专门的“跟包”即助理管理“饮场”用的茶壶,以防被下哑药之类的事故发生。当然同行的恶性竞争并不限于毁人嗓音,损毁道具也是常用的招数——商细蕊演晴雯,撕扇时突然发现扇子已破,只好灵机一动改成耍水袖花,赢得彩声一片,既表现了他对角色理解的透彻,也体现了临场应变的机敏。换言之,这是告诉了观众“角儿是如何炼成的”。

        剧中的梨园魁首评选,脱胎于当年四大名旦的票选——一般认为这指的是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的投票活动。1932年,上海长城唱片公司邀请“四大名旦”合作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先一起念“嗨,这是从哪里说起”的这句“叫板”,然后以梅、尚、荀、程的先后顺序各唱一句,最后合唱“十三嗨”。该唱片发行后风靡一时,“四大名旦”真正被大众所接受。而当时其顺序的排定则颇为艰难,最终成因源于程砚秋临时的妥协和放弃,这也间接说明了四名伶对此的重视。瑜老板借题发挥,在节目中重点谈及了梨园行的规矩和C位之争。当然,还值得一提的是,天足的男旦扮演小脚妇女必须苦练踩(足+乔),即在脚上绑上木制或布制的小脚模拟缠足女子。《鬓边》中,商细蕊曾在水云楼练功时给弟子们示范其娴熟的(足+乔)功。若干年前,传记剧《荀慧生》中也有荀慧生先生在演出后踩着(足+乔)回家的情节,可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绝非虚言。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