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邓华“私藏”京剧队
国粹京剧   2020-07-30 10:02:1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快资讯 文字大小:[][][]

邓华“私藏”京剧队,东野三令五申要求移交,邓华却不执行
快资讯
军事新新新天地
2020-07-08 22:08
        在四野一些老兵口中,邓华带领的“老7纵”可谓典型的“两头冒尖”:既能打,又能抢。在辽沈战役围歼廖耀湘部时,好几支部队都抢着要渡过大凌河,去夺“头功”。谁知等邓华的7纵一道河边,索性把机枪往桥头上一架,不让其他人过去,颇有一副“山大王”的架势。大家都知道,7纵也是为了消灭敌人而为之,也就忍忍算了。

        不仅部队如此,邓华本人也是典型的“两头冒尖”:能文也能武。打起仗来作风泼辣,硬骨头一副,一急眼,就开始骂娘,属下没有执行好他的命令,常常被他骂得狗血淋头。

        可邓华要是文起来,称得上是文雅的“教授”。有意思的是,在四野甚至日后志愿军的众多将领中,邓华算得上是一流的“舞蹈家”,不仅熟练,还擅长各种花样。

        除了跳舞,还有一样是邓华的最爱——那就是唱戏。在古典戏剧中,邓华尤爱京剧。

        邓华(1910-1980),湖南郴县人,1955年授上将

        1948年3月,7纵与友邻单位再度兵临四平城下。

        当月12日8时起,“东野”各部以五个方向同时发起突击,至当日午时,1、7纵在市中心的中山路会师。至下午2点,铁道以西的市区之敌陆续被我肃清。13日清晨7时,我军便将四平城拿下,近2万余守军全部成为“东野”的囊中之物。

        9个月前,“东野”三战四平时,与敌人死磕了半个多月,都未能彻底攻下四平。如今不到一天的时间,号称“绞肉机”的四平便重回我军手中,这其中有着不小的进步:

        其一,四战四平,我军吸取了三战四平的教训,集中优势兵力对敌施压。

        其二,在“东野”各部的夏季、秋季攻势等连番打击之后,东北战场上的蒋军逐步丧失主动权,连招架之力都没有了。

        四战四平后,部队还给纵队首长邓华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蒋军71军的京剧队。当时,著名的裘派艺人,花脸净角方荣翔便在其中。

        方荣翔本是北京人,8岁时开始从事京剧演艺,少年时拜多位民国京剧大佬为师,15岁开始登台演出。然而,旧时的京剧艺人地位低下,为了生计,方荣翔只能远走他乡,来到东北卖艺。然而,当时的东北秩序乱,常有地痞进入戏班捣乱惹事。走投无路之下,方荣翔只能与他所在的戏班子加入蒋军71军88师,接受该师的“保护”,并专门为该师表演京剧。四战四平后,71军灰飞烟灭,而方荣翔一行又再度无家可归。

        一听说71军有个京剧队,邓华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四战四平后,他便差人四处打听京剧队的下落。得知艺人们流落街头,邓华专门命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派人探望方荣翔,希望能促成其参军。

裘盛戎、方荣翔师徒合影,后者是知名的京剧艺术家

        根据邓华的命令,7纵机关派人带着三驾马车,来到方荣翔所在的戏班驻地。当时正值3月,四平仍是白雪皑皑。战士们敲开门后,发现方荣翔一家人还身着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便主动脱下身上的棉袄,为抱着孩子的方妻、方母盖上。

        在旧时,谁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儿?方荣翔十分感动,他从艺多年,也见过很多要人,哪见过这样的军队?

        就在这一天,方荣翔决定加入我军文工团,为解放大军效力。

        后来,邓华的7纵专门成立了京剧团,那时方荣翔不过23岁,只是普通的文工团战士,而邓华38岁,是“东野”中的一名军级干部。无论年龄还是地位,二人都不在一个层面。可即便搁着一大截的上下级关系。邓、方二人却成了亲密的战友。闲来无事,方荣翔的家里常常会迎来邓华这位客人。邓华一进门就盘腿坐上床,除了谈天说地闲聊外,邓华提得最多的,是他对京剧的爱好。说到兴头上,邓华还要唱两句,请方荣翔指正。

        不仅邓华钟爱京剧,7纵政委吴福善、副政委谭甫仁等人同样是“京剧迷”,没事时也能哼两句。当然,他们的这一爱好和邓华有很大关系。

后来方荣翔还随志愿军一道参加抗美援朝,出演《奇袭白虎团》王团长

        得知邓华“私藏”了一个京剧团,东野总部三令五申,要求7纵将该团转交给地方。邓华每次都答应,却不真正执行。7纵打到哪里,京剧团那就跟到哪里,直到全国解放。

        有意思的是,抗美援朝时,邓华作为副司令员赴朝作战,这个京剧团后来也去了战场,成为志愿军的一支文工团体。方荣翔与邓华的友谊,也延续了一生。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