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秦淮河畔旧时歌后变身京剧表演艺术家
国粹京剧   2020-09-25 09:32:26 作者: 戴荣森 来源:金陵晚报 文字大小:[][][]

    秦淮河畔旧时歌后变身京剧表演艺术家

        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秦淮河畔歌舞剧场林立,每到华灯初上,这一带箫鼓盈耳,歌舞彻夜,一派灯红酒绿的景象。当年著名“歌后”王玉蓉常在夫子庙天韵楼亮相,她嗓音高亢,行腔圆润,名不虚传。其外表长身玉立,仪态娴雅,不类风尘中人。

    鬻歌秦淮 被令退学

        王玉蓉(1913-1994),京剧旦角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蓉原名王佩芬,艺名王艳芳,生于上海一个木匠家庭。王玉蓉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随母卜居上海。迫于生计,她四岁从师学戏。十七岁那年,王玉蓉以原名王佩芬考进南京京华中学读书,那时她寄宿秦淮河畔一家旅馆。为济补学习、生活费用,学余时间她便在秦淮河畔夫子庙当了歌女。先后在群芳剧场、天韵楼、飞龙阁等茶社卖唱。因其色艺双佳,不久,名噪秦淮。

        她年幼曾从袁寒云受学,粗通文墨,虽鬻歌秦淮,而仍有志求学深造。为避人耳目,她白天身着蓝布旗袍,不施脂粉,正常上学。晚上则浓妆艳抹登台献艺,如此躲躲闪闪地上了一年学。1931年,群芳剧场举办“歌后”选举,王佩芬获票最多,登上了“歌后”宝座。由此声名更著,吸引了大批慕名者前来听曲。

        一个周末,王佩芬正在后台候场,无意中从台帘缝隙见台下坐着一位面孔熟悉的观众,她不禁大吃一惊,仔细端详,原来正是她学校的校长傅况麟。她暗忖着,若被校长知道了自己是个唱戏歌女,就休想再读书了,但如果不出场,戏牌已挂出,更不好向观众交代,老板也不会轻饶。王佩芬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出场,她尽量背灯侧身而立,勉强唱了一段下场。过后忐忑不安,心存侥幸地认为,校长未必认出来吧。但事与愿违,周一早晨到校后,训导处就把一纸勒令其退学的通知递到她手中。缘由是王佩芬系在校读书生,不得到茶楼去卖唱,有伤风化。

        这无情的打击,破灭了王佩芬立志求学的希望,回到住处痛哭不已。过后,此消息不胫而走,有个记者前来采访,得知原委后,便写了一篇《为何校长能去茶楼听曲,歌女不能入校读书》的文章公诸报端。而傅校长本是律师出身,他不甘示弱,很快便撰文反驳。随之又有《歌女可是公民?》等文章声援王佩芬。一时南京报界为此展开了笔战,且轰动了各地,诸多报刊纷纷载文,为王佩芬伸张正义。虽舆论强烈,但教育当局却认为校方处置得当。

        遭此厄运的王佩芬心灰意冷,无心献艺,亦无意求学。虽当时有金陵女子中学愿意接收王佩芬为旁听生,但她婉言谢绝了。她无心久留秦淮,也清醒地意识到茶楼卖唱并非长久之计,于是王佩芬满怀惆怅地离开了南京,束装返沪。

    进京拜师 一举成名

        回到上海后,她易名王玉蓉。后在一次无意中,巧遇已是师长夫人的同窗好友顾菊英。顾对王玉蓉深表同情,劝她若要成京派名角,只有进京深造,拜青衣泰斗王瑶卿为师,才有出头之日,并慷慨地包揽她的全部学艺费用。王玉蓉深感友情的真挚,依依惜别顾菊英,带着友人的亲笔引荐信,登程北上进京投师。

        1933年,在“丰泽园”的拜师会上,有人问她是唱哪派的?她回答“程派”。程砚秋在一旁便问道:“爱唱哪一出?”她说:“唱得最多的是《芦花河》。”于是王瑶卿就让她唱了一段,唱罢众人鼓掌称好,唯师父默然无言。王瑶卿的掌门大弟子程玉菁对王老说:“师父,她倒是有副好嗓子。”

        忽听师父说:“光嗓子好管什么用?甭说‘板’啦,连‘眼’都没有。”这好比一盆冷水浇在王玉蓉头上,她不禁又羞又急,无地自容。但她并未气馁,决心跟师父从头学起。此后,王玉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由于她没有武功底子,师父规定她每天早上在院子里跑园场,以燃尽一支香为时限,若中途稍有懈怠,立即重燃一支香从头再来。还规定,每天练嗓子只许在胡琴未响之前喝水,胡琴亮弦后,不论唱多久都不准喝一口水。严师出高徒,这使得王玉蓉终身受益不浅。后来她能够演《刺红蟒》《棋盘山》等难度较大的王派名剧;亦能在她的拿手戏《武家坡》“跑场”时,动作干净利落,都得力于平时的勤学苦练。

        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王玉蓉在北京长安戏院挂头牌长期不衰,被誉为最有号召力的演员之一。不久应百代公司之邀,与马连良、管绍华等合作灌制《武家坡》《四郎探母》等唱片,且成为四十年代最畅销唱片之一。后又赴泰国、新加坡等国演出,深受欢迎。她的演出十分重视质量,成为“王派”青衣代表人物,蜚声南北,在北京、天津、上海、宁波、武汉、南京等地均有极高的声望。

    苦尽甘来 自成—“家”

        1949年后,王玉蓉与其女小王玉蓉组成蓉菁京剧团,与高盛麟、纪玉良等合作演出于苏南、长沙等地。1953年,王玉蓉参加了武汉京剧团,任副团长。后转入上海新民京剧团任主演。1957年,调入北京和平京剧团任副团长。后又调到吉林省京剧团任副团长,与毛世来合作演出。1964年调吉林省戏曲学校任教。1974年退休回北京定居,曾应邀到中国戏曲学院及武汉讲授“王派”青衣表演艺术。

        1981年10月的一天,为纪念王瑶卿百年诞辰,首都戏剧界在北京人民戏场举行了一场演出盛会。年届68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蓉,演出了她的拿手杰作《武家坡》《大登殿》。虽然她当时正患腿疾,但仍坚持登台,唱做一丝不苟,功夫不减当年。这次观众济济一堂,除首都文艺界人士外,还有许多梨园老派艺术家到场观摩了演出。会场内热烈的气氛、雷鸣般的掌声、友谊的温暖、观众的鼓劲,让王玉蓉在谢幕时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