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梅兰芳诞辰126周年:一代京剧大师,却自称笨拙学艺者
国粹京剧   2020-10-25 09:58:29 作者: 袁秀月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字大小:[][][]

    梅兰芳诞辰126周年:一代京剧大师,却自称笨拙学艺者 

        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出生在北京李铁拐斜街的梅家老宅。作为一代京剧大师,他不仅在京剧表演上创下一座座高峰,还对戏曲艺术大力传承创新。

        126年过去,梅兰芳这三个字仍是很多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印记。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梅兰芳热”同样有着新的启示。

人们夹道欢迎梅兰芳先生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

        1911年,17岁的梅兰芳首演《玉堂春》,迅速在北京展露头角。他的嗓音清亮、宛如莺啼,令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两年后,梅剧团赴上海演出,沪上报纸广告版连续多日只登“梅兰芳”三个大字,吊足上海人的胃口。演出也场场爆满,《申报》称梅兰芳“南北第一青衣花旦”,赞其“貌如子都,声如鹤唳”。

        很多人可能以为,梅兰芳天资过人,就是为舞台而生的。事实上,他学戏的道路也并非一路坦途。《梅兰芳传》中写道,他的姑母曾说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眼皮下垂,见人也不会说话”。刚开始学戏时,先生教了他四句老腔,他学了好几个小时还是唱不下来。最后先生一气之下对他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对于刚学艺的人来说,这是多么重的一句话。然而梅兰芳并没有因为先生的话而气馁,反而被激起了进取之心。他在学习上格外刻苦,数九寒冬也会坚持练功,踩跷、踢腿、打把子、跑圆场……一遍遍摔倒,再一遍遍爬起来。8岁正式拜师学艺后,先生对他的要求也严,天不亮就起床练嗓子,反复练直到老师满意。上课别人唱二十遍,他唱三十遍。

梅兰芳与大家合影留念

        还有众所周知的养鸽练眼神的故事,梅兰芳的双眼有些近视,眼皮下垂,眼珠转动不够灵活,有时迎风还会流泪。听说养鸽子可以锻炼眼神,他便抱着试试的想法开始养鸽子。谁知,随着年复一年对鸽子的观察,他竟然真的把眼睛的毛病给纠正过来了。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曾在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说,他的学艺过程,与一般艺人并没什么两样,他不知道取巧,也不会抄近路。

        但正是这种苦学,才让梅兰芳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而谦恭好学、精益求精的学艺态度,也贯穿他的演艺生涯。

梅兰芳旧照

    把京剧带到好莱坞

        梅兰芳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对于京剧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他在登台演出时,并非一味守旧。那时,有一位叫齐如山的观众常常给他写信提出一些建议,有时长达三千余字,梅兰芳从未不耐烦,而是认真阅读,逐条采纳。不仅逐渐革除了传统舞台上青衣表演的一些陈规陋习,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还收获一位挚友,并结识了不少文人名士。

        与这些画家、诗人、戏剧家们的交往,也给了梅兰芳很大的启发,他曾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提到:“从前教戏的,只教唱、念、做、打,从来没有听说过解释词意的一回事。学戏的也只是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唱,好比猪八戒吃人参果,吃上去也不晓得是什么味。我看出这一个重要的关键,是先要懂得曲文的意思……”

        之后,梅兰芳还展开了一系列的创新,包括改革旧戏,创编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在表演服装、化妆造型、舞蹈、头饰等方面都进行改革。

        梅兰芳的另一大创举,还包括1930年梅兰芳剧团应邀赴美国好莱坞演出,一时引起轰动。美国观众虽然听不懂梅兰芳的唱词,但是中国的京剧艺术仍带给他们极大的震撼,演出门票也被一抢而光。从某种意义上说,梅兰芳还是中国进军好莱坞的“第一人”。

梅兰芳旧照

    没傲气有傲骨

        梅兰芳的个人品格也一直为人称道,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生前曾回忆,虽然平常父亲特别随和,对谁都彬彬有礼,但却没傲气有傲骨,温和却不软弱。

        “他幼年时正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多次抢掠,刺激了他的民族意识,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排《生死恨》《抗金兵》这些戏都是借古喻今,表现反抗异族入侵。当上海成为孤岛以后,父亲又避居香港。香港沦陷后,他就留着胡子又回到上海,坚决不为日本人演出。”

梅兰芳诞辰126周年:一代京剧大师,却自称笨拙学艺者

2007年发行的国粹梅兰芳舞台艺术金币之一《太真外传》

        梅兰芳并非只是生活在舞台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艺人。1935年长江黄河发生特大水灾,梅兰芳在大华大戏院等地举行连续六天的赈灾义演,演出共得门票收入3万多银元,他全部捐赠给了水灾救济委员会。

        戏剧家欧阳予倩曾评价,梅兰芳是“真正的演员,美的创作者”。确实,不管在戏里还是戏外,梅兰芳都做到了让人信服。百年时光匆匆过,至今这仍是演员能追求的最高境界。(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