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戏曲演出多是“老年场”,年轻人坐不住?
国粹京剧   2020-12-20 09:55:30 作者:苏锐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字大小:[][][]
戏曲演出多是“老年场”,年轻人坐不住?

那些“溜走”的人
“去看戏吗?”
“看戏?”
“嗯,朋友给了两张戏票。”
“下次有电影票叫我吧。”

        这是山东济南的孙广悦跟闺蜜的微信对话。

        孙广悦是烟台人,2005年到济南上学,毕业后进入济南某市直机关工作。几年前,孙广悦被朋友带着去看了一场京剧,结果一下就“入坑”了,觉得传统戏曲很有意思,特别爱看演员的扮相。之后,孙广悦关注了济南的几个演出票务网站和院团的微信公众号,碰上演出经常去捧场。有时自己去,有时一家三口出动。

        但孙广悦看戏的爱好被几位朋友视为品味独特。一位闺蜜曾跟孙广悦开玩笑说:“大学期间可没见你有这倾向啊。跟老先生、老太太一起坐在剧场里,感觉自己特年轻吧?”闺蜜看似幽默的玩笑话,其实反映出如今戏曲的一个尴尬处境:观众席动辄变成“老年场”,部分年轻人对看戏抱有刻板印象。

        11月9日晚7点半,济南某院团自有剧场内一部大戏即将上演。创作单位是山东某地的基层剧团,此次到济南展演是当地谋划已久的“文旅营销大事件”。剧场3遍铃响过,演出开始,可容纳700人的剧场内观众席却稀稀落落的,后10排基本没人。剧场经理说,当晚演出票共检了207张,售出演出票6张。数据表明,207名观众中买票的仅有6人,其他的则是赠票。

        但有幸免费入场的观众似乎也有些不领情。大戏时长2小时20分钟,分7幕。第二幕还没演完,就有后排观众提着包、低着头,匆匆从剧场后门“溜走”。而在前排,有的观众在聚精会神地看手机,将屏幕亮度调到最低,以适应台下黑暗的环境;有的孩子摆脱了老人,在观众席通道来回穿梭、跳跃。

        从事剧场管理已有十几年的剧场经理跟记者分享了“经验之谈”:“剧场一年能演七八十场戏,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演出少点。演戏时很少见到年轻的情侣,要么是一家几口,要么是老两口,要么是老伙伴。如果碰上年轻人成群结队来看戏,多半是戏校的孩子。偶尔也能见到一些年轻人来看戏,但看不过半场就走了,这太平常了。”

    年轻人为什么坐不住

        年轻人不太爱看戏?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从业内人士到大部分年轻人都有一些心照不宣。

        在潍坊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周萌萌,讲课时常会涉及传统戏曲的剧本内容。“得承认,经典戏曲的文本写得很有文采,对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有帮助。但让孩子坐到剧场去看戏,他坐不住。我也坐不住。”周萌萌说,她之前看过一场戏曲晚会,三五分钟还行,时间长了,台上咿咿呀呀听不清台词,台下的人就开始玩手机。如今人们的休闲方式太多了,尤其是年轻人,去剧场看戏显然还不是优先选项。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迎芳多年来关注戏曲受众的老龄化问题。在她看来,看戏本身是休闲娱乐的过程,有没有观众、观众多不多,根本还在于节目好不好看,能不能给观众带来获得感、满足感。赵迎芳认为,将年轻人挡在剧场外的不是那几十元的票价,也不是演出时间长或者剧场条件差,关键还是舞台呈现出的内容能否触动人。

        德州市夏津县的杨辽斌今年64岁,他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去周边的村里看戏,有时看到半夜才回家。后来结婚生子,得挣钱养家,没空去看戏了。近几年,县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从县城到乡村经常能看到演出,但他觉得那种热乎劲、新鲜劲没有了。

        为什么在舞台美术、灯光音响、服装道具都升级的当下,戏曲的受众不见显著增长,还是坐不住?有专家指出,现在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多元化了。传统戏曲在新时代必须对接新的审美需求,对接信息技术发展潮流。

    乡村的情况好不了太多

        如果说在城市里文化供给足够丰富,年轻人有更多的文化消费选择,从而导致他们走进剧场看戏的意愿不强,那么戏曲在乡镇、村庄的情况是否好些?根据记者调研,戏曲在基层地区的场均受众数量上确实比城市要高一些,但年轻人占比依然很低。

        菏泽市某县级剧团的团长说,他们一年在当地能演500场戏,每场观众少的四五百人,多的几千人。因为当地群众喜欢看戏,所以每次演出时台下总是人山人海,可观众中还是很难看到年轻人的面孔,“因为他们一没时间,二没兴趣”。

        鲁中山区某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说,在他们的认识里,送戏下乡有两个目的,一是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在基层文化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有些人认为,送戏下乡就是单纯为了演而演,甚至只是为了场均几千元的补贴,对演出时长、内容、效果不重视,一定程度影响了人们对戏曲的印象。吸引力不强,下乡演出就不会有多少年轻人围观。

    老戏曲新传播

        地方戏曲地域性强,有绝活、接地气一直是地方戏曲的安身立命之本,使其能够守着一方水土,自吟自唱度过几百年。在今天,没有创新和活力的话,地方戏曲很难走得远,在戏曲年轻化上下功夫已是势在必行。

        在省级层面和部分地市,山东已开始探索戏曲年轻化的路径。有些单位开通了抖音号,希冀展示精彩节目的片段;有的进行直播,观众不到现场就能“云上”观看;有的发力文创,将戏曲元素画在背包上、冰箱贴上、鼠标垫上。

        威海市正在探索送戏下乡与“直播带货”相结合的新模式。当地文艺团体到基层乡村演出时,会利用直播平台对演出所在村的民风民俗、乡土特产等进行推介。此举让送戏下乡有了文旅推介的新功能,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山东省吕剧院院长孙香兰说,戏曲艺术如金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没人怀疑其具备成为“网红”的潜力。戏曲要吸引年轻人关注,也是一个营销命题,需要有专业团队来策划、组织。山东省吕剧院近期与相关团队沟通,初步想明年启动“吕剧正青春”计划,助力吕剧传播。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