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加大政策、资金倾斜,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国粹京剧   2021-04-13 11:13:01 作者:陈澄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字大小:[][][]
加大政策、资金倾斜,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设立加强剧种间交流合作专项扶持资金

        近几年,国家层面对于戏曲的各个项目扶持力度很大。就江苏省而言,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百名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江苏省艺术基金”等项目,目标明晰、扶持得力,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就我国传统艺术领域的传承来说,“名师带徒”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果的传承方式,因此江苏省出台的“名师带徒”计划,必将对全省各剧种的传承、繁荣产生一定的良性推动作用。当然,各剧种之间名师的交流也很重要。国内众多戏曲门类,剧种的声腔是自己的、语言是自己的,但在表演上却是可以彼此相通的,甚至是值得相互学习借鉴的——京剧发展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十分著名的“徽班进京”事件。

        以我本人为例,我虽然是淮剧演员,但师父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胡锦芳,此外我还从越剧、黄梅、沪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了很多养分,丰富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名师之间打破剧种壁垒,建立长效化交流沟通,这对于演员表演精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滋养剧种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建议,可以采用本剧种名师“走出去”、他剧种名师“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各剧种的名家交流切磋。在戏曲的历史上,那些能够留存下来的经典,都曾得益于历代戏曲名家开阔的视野、开放的眼光的滋养。

        此前,这种剧种间的交流,大多是以个体自发的形式开展,涉及整个院团层面的交流较少。我建议,可以通过长期的、项目化的形式,促进各剧种、各院团彼此间的交流,让更多青年演员能吸取更多养分,兼收并蓄、继续前进。这种模式的交流切磋,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够从预算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经费,用于跨剧种、跨剧团之间的学习交流。这既是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是培养青年人才、实现良性传承的一个好办法。

        此外,在同一个剧种内,可以尝试不定期合作交流,打破流派和区域界限,进行诸如一个剧目几个团体共同完成的实践性演出。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名家的最大带头作用,强强联合,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据我了解,此类形式在一些剧种中已有所尝试,并获得很好的社会效应,观众对此也非常热情。

    加大剧团创作专项资金投入

        创作新剧目是各文艺院团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据本人调研,目前各地院团用于新剧目创作的经费普遍不足。对于剧团负责人来说,创作打磨新剧目的任务已然不轻,还要想方设法去寻找资金,无疑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也影响了一批高艺术水准新剧目的创作排练。

        我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剧团创作新剧目的投入,形成专项资金并佐以相关考核办法,以传承保护为目的,以剧目创新为抓手,帮助剧团轻装上阵,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展示剧种魅力,体现文化自信。

    加大戏曲紧缺人才扶持保护力度

        从实践来看,文艺院团尤其是已经改制的团体,一方面需要以社会效益优先,加大艺术精品的创作、打磨,同时又要自找市场、自谋出路,面临两难选择。因此,还是需要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我呼吁各地的政府,从剧团建设、生产新剧目、传承经典剧目、培养后备力量的角度,加大经费投入。例如淮剧,作曲人才、乐队人手较为紧缺。音乐是一个剧种的根,一旦断了就很难续上。而要留住人才,则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对人才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从保护剧种、保护人才的角度出发,可以借鉴山西省改革经验,在维持原有演出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将专业表演艺术院团与地方艺术院校相融合,集演出、教学、创作、传承于一体。此举一来可以解决各剧种人员体制问题,同时还能促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培养青年观众”等长远目标的实现。

        此外,应当加大对国内各剧种领军人才的扶持力度。传统戏曲创演普遍存在“以人带戏”的规律,一个名角儿往往能带动一个剧团。对于这样的领军人才,应当在政策层面给予扶持,赋予其更加宽松的环境,使其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

    加大戏曲小剧场建设力度

        以我所在的江苏省淮剧团为例,目前我团每年的演出形式,主要包括惠民演出、庆典汇报演出、各大赛事演出、“名作进校园”演出以及一些商业演出。其中,惠民演出比例较大。然而,在某些地方,只有露天“舞台车”的演出模式才被纳入惠民演出统计,在演出过程中天气以及场地的影响往往十分巨大。因此我建议适当增加小剧场的建设,同时小剧场的低票价也应纳入政府购买文化产品的惠民演出序列中。“舞台车”惠民演出主要是面向基层群众,扩大影响力、培养青年人才;小剧场则是吸引票友戏迷,培植粉丝黏性,同时兼顾小范围的精品演出;大剧院则承担商演、交流等大型演出,集中展示剧种魅力。“舞台车”、小剧场、大剧院三个层面,互成体系又互为补充,可以形成三位一体的剧种辐射面,更好地助力传统戏曲演出市场的拓展。

        此外,惠民演出是一个剧种对外辐射的重要途径,可以让更多平时接触不到传统戏曲的观众有途径认识、了解传统戏曲。但目前惠民演出受限于任务重、时间紧、条件差等因素,容易演变成简单地完成任务。应当找到更加合适的演出模式,使这类演出能够保质保量地为基层群众送福利,展现传统戏曲的精华。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双倍配给经费,鼓励更多的优秀戏曲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下沉到基层,走上惠民演出的舞台。

    尝试培养观众买票的消费观念

        近年来,全国传统戏曲行当复苏明显,观众对于传统戏曲的需求日益上升。但一些地方买票看戏的消费观念尚有待继续培育。一场戏公演结束,往往只有部分票务是对外公开销售的,大部分票被集中配发了,而被配发的对象未必就是戏曲的真粉丝,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想看戏的有钱买不到票,不想看的有票不来看”的怪现象。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传统戏曲的市场繁荣,观众也缺少了对艺术作品的尊敬。

        我建议,一方面可以借助传统戏曲复苏的大好形势,借鉴电影院线的营销模式,培养观众自觉购票;另一方面,建设300至500人左右的小剧场,以低价票的形式培养核心戏迷,培育买票看戏的消费观念,进一步强化传统戏曲高雅艺术的定位。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数字技术放大舞台艺术之美​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吡非尼酮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花箱定制不锈钢花箱布格替尼来那度胺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