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关戏的鼻祖“老三麻子”王鸿寿
国粹京剧   2021-05-12 10:25:29 作者:凡间事 来源:网易 文字大小:[][][]
京剧关戏的鼻祖“老三麻子”王鸿寿

        上文谈到关戏起源的开创者是米喜子,而京剧关戏的开山鼻祖是王鸿寿(1850—1925)。王鸿寿艺名三麻子,別名三老板丶三老爹丶老三麻子。原籍安徽怀宁,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场茶庵庙。幼在自家昆、徽班习昆曲武丑和徽戏靠把老生。青年时在太平军徽班度过,后投师里下河徽班武生艺人朱湘其门下深造。清同治十年前后,在上海庆乐、天仙、天乐、丹桂等茶园搭班。他演的《扫松下书》、 《三搜苏府》、 《徐策跑城》等戏别具一格。1908年北上, 在天津、北京演出关羽戏《灞桥挑袍》、 《过五关》、 《古城会》、 《水淹七军》、 《走麦城》等戏。

        其父原是南通一名管水道运粮的官员,因酷爱戏曲,便自组了徽调和昆曲两个戏班。幼在自家昆、徽班习昆曲武丑和徽戏靠把老生 。青年时在太平军徽班度过,后投师里下河徽班武生艺人朱湘其门下深造。清同治十年前后,在上海庆乐、天仙、天乐、丹桂等茶园搭班。他演的《扫松下书》、 《三搜苏府》、 《徐策跑城》等戏别具一格。他14岁时,因其父不善奉承,未送寿礼给至此巡察的上司,因而被参奏一本,招致满门抄斩。幸亏王鸿寿藏于戏箱之内,才得幸免。自此隐姓埋名流落他乡,因脸部有微麻,遂起艺名为“三麻子”。

        三麻子除演《徐策跑城》、《扫松下书》、《雪拥蓝关》等徽剧外,主要以演二黄戏为主。20岁时北上津门,初演老生戏,未被重视,遂改演《古城会》、《水淹七军》等关羽戏,一炮而红,自此以演关戏著称。他所扮演的关羽之所以能受到赞誉,是因他用心钻研了关羽的图像。据说他曾于父辈好友处,得到了66张关羽马上舞刀的画像,他如获至宝,日夜钻研用心揣摩,丰富了关羽的形象。

        王鸿寿最大的贡献之处,在与改革了旧有关戏程式扮相基础之上创立了一套范式严禁、功架浑厚、骨重神寒的南派老爷戏(关羽戏);其后演关戏者,无不遵三麻子一路,至北派之关戏,逐渐烟不可闻。王鸿寿之前,善演关戏者的均为北派艺人,北派艺人虽能演但均不常演;其主要沿革是程长庚——汪桂芬——王凤卿一脉,王凤卿之后后继无人。当时旧有的关戏,老徽班有《斩华雄》、《斩貂婵》、《诛文丑》、《辞曹挑袍》、《破壁观书》、《古城会》、《华容道》、《战长沙》、《水淹七军》等十多出戏。根据《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所收录“庆升平班戏目”显示,徽班进京时,所携带的关羽戏仅《华容道》、《取长沙》两出,昆班所善演之关戏亦不过《刀会》一剧。

        北派之关戏重威仪不注重做派,俗语老爷戏“端着”,丹凤眼眯着,双肩微耸,食指缕髯;临阵杀敌平端青龙刀,不能耍大刀花;仿庙中之泥塑只待敌将自戮。王鸿寿改革之关戏由五绺长髯改为戴三绺长髯,勾红脸(北派为揉胭脂红,程长庚以胭脂揉脸,用黑紫色笔划几道条纹,点七星痣,戴五绺髯;而王鸿寿以银朱勾脸,面如重枣;勾卧蚕眉、丹凤眼、脑门上两道弧形纹,鼻窝两边各一道纹,改七星痣为两颗)并增加捋髯、推髯、理髯等动作。做派如《千里走单骑》一剧则加入趟马,带马童,关戏之马童,自王鸿寿而起,沿袭至今 ,以马童翻腾跌扑引关羽上场并配合马鞭甩动,时徐时疾,错落有致;此举其实是将下里河徽班短打武生戏火爆、刚猛的风格带入其中。三麻子之关戏首以功架胜,时人有评论:“是剧三麻子演之,工架最佳”。譬如《挡曹》一剧北派皆以唱功为主,独王鸿寿首重做工,剧中之二六、快板、散板皆走平腔;而是着重身段亮相、如初上场之竖刀而倚,唱完导板之后横刀推髯斜视的亮相都为其所首创;其次与唱念则采用“风搅雪”将徽调之唢呐二黄(唢呐二黄起调至少乙字调后有所降低改为正宫调)、高拨子、吹腔、小二簧(即后之四平调)与京班之皮黄融于一身,成为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此前京班唱唢呐二黄者只有《龙虎斗》、《大回朝》等剧;而《龙虎斗》、《大回朝》亦皆出自徽班);且又将关羽所持之青龙刀,进行了独特的创造与改进。除上述创举之外,与行头穿戴亦有革新之举;关羽在不同戏中身份的改变而调换穿戴的颜色。正因王鸿寿对关戏的诸多改良与独特创造,因而才有波多野乾一与《京剧二百年之历史》说他“于关剧之红生也,独开生面,堡垒一新,世称‘活关公’。”

        另外传王鸿寿得一套关公66张马上舞刀的画像,终日揣摩,遂自创南派之关戏。姑且传之咱也姑妄听之即可,我们不可当真;实际三麻子的关戏,是在继承徽昆旧有之关戏基础上,将下里河徽班演出的风格北派的威仪大气融入其中,与身段、做派或参考关公不同时期之塑像和北派关戏威仪之姿;因而其亮相有雕塑般的凝重感。王鸿寿的《古城会》带“问樵”一场(即关屯兵柳林,从樵夫处得知张飞所在),《华容道》自坐帐发兵始便是沿袭徽班旧有之路数。《春雪庐剧话》一书有载:“上海人士,以王鸿寿今非昔比,亦均刮目相看,至是红生之名定,而王伶专演老爷戏,亦别成一派矣。”

        王鸿寿在继承旧有的关戏基础之上,陆续将徽班关戏全部移植于京调舞台,后《三国演义》中,尚未编成戏的关羽故事,几乎也都编成了戏,以京调皮黄演出于上海各舞台。譬如《斩华雄》将前面接演战吕布扩充为《虎牢关》;于《诛文丑》则前带斩颜良,为全部之《白马坡》;此外元明杂剧、明清传奇(昆曲与弋阳腔)及清宫四大本戏之一《鼎峙春秋》中的关羽戏,也多半由他整理与改编,至于关戏剧目丰富至四十余出(王鸿寿首次北上进京,仅以《古城会》、《水淹七军》两剧便名噪京华)如《斩熊虎》(即《关公出世》为老三麻子73岁时与上海所编排)、《走范阳》、《破黄巾》、《虎牢关》、《;其中王最为拿手一剧当属《走麦城》。

        《走麦城》一剧据1922年戏杂志所载王鸿寿自述之由他人代笔之《代伶人王鸿寿上关壮缪呈文》一文所记载民国六年首演与丹桂第一舞台,以下引述文中之自述“民国六年丹桂第一舞台经理有排演麦城升天之议,鸿寿不自量力允如所请。自开演以后颇卖满座,而一时舆论谓夜走麦城为老爷升天成神之日。”《走麦城》共排四本,然王所演之走麦城仅头本(即关羽拒婚起带封五虎、取襄阳、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失襄阳以及走麦城)

        王与沪上演《走麦城》一剧,多半是汪笑侬饰廖化、周信芳饰吕蒙、苗胜春、张桂轩、李洪春或盖叫天饰关平;此阵容一时无两。四本《走麦城》乃述关羽攻取襄阳败走麦城而后刘备兴兵讨伐东吴之故事,自拒婚起至捉潘至。分别为头本自关羽拒婚之麦城升天止,二本则为玉泉山显圣带捉吕蒙,三本为滚鼓山、造白袍,四本为伐东吴、捉潘璋。

        王鸿寿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南派关戏之后,一经演出遂风行南北,南派艺人凡演关戏者无不遵王鸿寿之路数;王鸿寿的得意高足李洪春久占北方,北方之关戏一脉亦为其独尊,今日之所演之关戏者,大致皆出李洪春李万春二人之门下矣。(时王下世之后,其弟子李洪春在北、林树森丶周信芳、小三麻子李吉来占万军并称为其三麻子四大高足。王鸿寿是京剧关羽戏的创新者,是京剧的“红生鼻祖”。

        王鸿寿能戏极多,京、昆、梆、徽皆会,文武皆能,不仅能演戏编戏,还善书法。除擅演关羽戏外,亦能老生、武生、武丑,乃至老旦、三花脸之戏都演得极有特色。

        1923年三老板再次来到京城,住在南城鞭子巷头条。搭高庆奎的“庆兴社”演出,主要演三国戏。在此高庆奎向其求师问艺。因患骑马瘤症于九月份离京返沪。戏院方面得知三老板回到上海,几次邀请登台露演,盛情难却三老板带病演出《走麦城》,是日观众热情极高。三老板更加卖力,戏毕关羽归天,三老板也行动困难,因档疮崩裂鲜血直流,就此卧床不起,于次年病故于上海红莲里寓所。演了一辈子关羽戏。最后以关羽生前最后一戏而终,享年76岁。

        老三麻子的亲传弟子有周信芳、李洪春、林树森、刘奎官等人。夏月润、李吉来、唐韵笙等人扮演关羽,无不宗法王鸿寿。

        按北方关戏宗师李洪春的说法关戏自王鸿寿以下可分成以下分支:

        谭鑫培、刘鸿声、李顺亭是北方的“老生派”。

        王凤卿、郭仲衡、陈子田、张菊樵是北方的“汪桂芬派”。

        周信芳虽是王鸿寿的学生,但自成一家,是南方的“麒派”。

        林树森是王鸿寿的学生,他唱“关戏”完全宗法老师,是南方的“王派”。

        刘奎官、葛棣华、李永成是“河南派”。

        郭鸣雷(在“鸣盛和”科班坐科)是“陕西派”。

        程永龙、王福连、张九奎、彭振久是“天津派”。

        李铁瑛是赵松樵和唐韻笙的徒弟,因久占东北和山西列为“山西派”,李洪老对李铁英演《走麦城》与众不同,在关羽马落陷坑时,连翻三个“倒扎虎”的演法是有看法的。

        瑞德宝、李鑫甫、沈华轩仿学王鸿寿先生的演法,是“仿王派”。

        夏月润(外号“夏八根儿”,扮关羽穿硬靠、扎八杆靠旗)、赵如泉、李桂芳是南方的“自创派”。

        白玉昆演“关戏”虽学老三麻子的演法,但有所发展,自成一派——“白派”。

        唐韵笙“关戏”与众不同,人称“关东派”。

        李吉来(艺名小三麻子)演法仿照老三麻子,但不是王先生亲授,是给王先生扮马童的刘长林教的,是南方的“仿王派”。

        苏月楼、郝庆奎是“河北派”。

        王椿柏虽学老三麻子,但属于“关东派”。

        刘汉臣久在天津演唱,也有他自己的演法。

        马春樵也仿王鸿寿先生的演法。

        赵松樵是自创一派。

        李万春最初向林树森问艺,学了一出《灞桥挑袍》;北上演戏以后,大部分“关戏”都是李洪春给说的,能戏很多,是北方的李派。
        姜铁麟、王益禄是学李万春的。

        李少春演的“关戏”是自编、自导、自演。

        李和曾演“关戏”学高庆奎,自有又有创造。

        高盛麟的“关戏”是学周信芳。

        姚德宝的唱法是学程永龙。

        曹艺斌先学周信芳;后拜我为师学“王派”。

        王金璐、宋遇春是李洪春的学生。

        李金声、李玉声、李润声、李世声是李洪春的儿子。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我所看到的陈少霖先生​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