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何以打动人心​
国粹京剧   2021-06-21 10:28:55 作者:龚正龙 来源:河北新闻网 文字大小:[][][]

探访|儿童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舞台小英雄何以打动人心

儿童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全省巡演,河北日报记者探访台前幕后

        燕赵大地英雄辈出,抗日英雄王二小的事迹就诞生在这片热土。戏曲大舞台,如何呈现少年小英雄?伴随着新创排儿童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的首演并在全省开启巡演大幕,这一“国粹和少年”联袂的作品,给舞台上的红色文艺创作带来新启迪。


    “少年”视角,用国粹艺术演绎红色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日前,抗日英雄王二小曾经的小伙伴—— 91岁的史林山老人在平山县宅北乡宅北村看完《少年英雄·王二小》后眼含热泪,向演员们致敬,“你们演得太好了,感觉王二小回来了!”

        时值初夏,绿意葱茏。由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创排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开启全省巡演。“愿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戏,看到心里去。”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平芳说,这部耗费心血打造的京剧还将赴其他市县区演出,并将进校园巡回演出总计100场,“缅怀英雄,歌颂英雄,把京剧舞台搭在田间地头,把红色文化的种子种进青少年心中。”

        “这部戏的主角王二小,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少年英雄,是河北经典的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原型。将这样一个人物以京剧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这是京剧界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总导演翁国生认为,王二小虽是一个少年,但内心深处蕴藏着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精神。创排团队并没有把他塑造得高大全和概念化,而是以儿童视角,以一颗童心在京剧舞台上进行塑造,“爱恨情仇,自然流露,准确立体地呈现,在情感上与观众达成共鸣。”

        “选这个题材,我们是想蹚一条路——国粹艺术,为何受众越来越少?是戏剧传承出了问题,还是题材创编不够,或是表演功力欠缺?我们想在摸索前行中寻找答案。”李平芳说,这几年京剧出新作比较少,且人才断档严重,再加上受到多种娱乐方式和渠道的冲击,京剧等戏曲发展颇为乏力,此次有意识地进行大胆尝试,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致敬,“既是我们京剧人精心组织筹划的精品剧目,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一份礼物。”


    旧事“新编”,把“王二小”融为舞台上的“独一个”

        把红色题材搬上戏曲舞台,并不鲜见。但对于王二小这个流传甚广的题材来说,创编道路显然曲折得多。“怎样讲好这个老故事?”编剧杨舒棠认为,王二小虽是少年,但以其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故事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革命精神、家国情怀等精神范式,是中华民族应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基因和美学精神。

        “编剧心中的王二小是什么样子,直接决定了这部剧的面貌和底蕴。”杨舒棠说,要让王二小变得活灵活现,需要进一步深挖探寻其性格特征,丰满其细节。但具体采风时发现,真正能掌握的素材并不多——放牛娃王二小,为了掩护乡亲和战士,假借带路将敌人引入八路军设下的埋伏圈,最终在敌人的屠刀下献出幼小生命——这几乎就是其全部故事。然而,这就是舞台上的全部吗?

       价值定位之上,面临的就是阐释空间的拓展,王二小有原型,但王二小又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王二小,而是抗战中无数淳朴勇敢少年的集合体。采访中,编剧们了解到,像王二小这样的小英雄,在河北平山、保定以及山西等地都有,编剧们并没有拘泥于王二小这个人,而是把同类素材融合起来,最终创造了现在的剧本和人物。

        然而,王二小又毕竟是舞台上的“独一个”。舞台呈现上,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美学表达不可或缺,是在为那“独一个”描容塑像。此时,那首在河北流传久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提供了充沛的灵感和养分。这首歌悠扬质朴,同时具有民间叙事性质,讲述了故事和场景。这首乡土中国的田园牧歌,很快被残暴日寇所打破,整个叙事急转直下,进入激昂悲壮之中……“围绕这一首歌,结合采风所得,我们展开了合理构想,将中国传统美学和燕赵精神融入其中,勾勒出故事情境。”编剧杨斌说。

       “作为一场大戏,重点人物必须立得住。从2019年开始创作,不断修改,多次召开研讨会,对剧本打磨提升……”杨舒棠说,该剧塑造的相关人物,包括村长、营长、识字班老师、小伙伴等,都是为了烘托王二小,通过和不同人物的互动,立体地展现王二小。同时,还添加了很多王二小心理活动场景,“只有这个人物的思想形象化了,人物才能清晰可见,也就立体生动可信了。”

    舞台“新境”,让武戏呈现意象化风格

        “京剧的特色是什么?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的特色是什么?专长和底蕴在哪?舞台故事的表达如何发挥出河北京剧人的特长?作为导演,我能带来哪些独特的构思?”导演翁国生说,这是他受邀执导这部戏后首先思考的问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说戏曲练功,而对于创作团队来说,他们时间短暂,必须追求“出手即成品”。诚然,舞台艺术不像影视剧,其打磨永远没有终点。但是,对内行人来说,一部戏最初品相如何,其实已预示着未来的舞台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着后续雕琢的可塑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除了一剧之本外,在当今现代化的舞台手段共同作用下,戏曲艺术愈发讲究从一开始就高起点构造。

        翁国生在业内享有盛誉。作为京昆武生,他曾获“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等,作为导演,他的很多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等奖项。排演期间,翁国生在现场不断“挑刺”,大到唱段情节修改,小到演员表情拿捏,甚至舞台灯光、场景设置、演员动作都有严格要求,可谓是“精雕细琢”。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同时我也比较追求本体化、歌舞化、意象化风格。”翁国生说,这部戏一大看点就是武戏技巧的运用,这为人物形象熔铸了生命力。舞枪、舞圈以及各种翻、扑、跌、打等高难度技巧,在凸显演员深厚功底的同时,也使角色塑造更为鲜活。

        这种思路更呈现在细节中。除了考虑儿童思维模式,有意识地融入通俗活泼的语言,还穿插朗朗上口的歌谣。舞台上,那头牛不只是一个形象或道具,而是以拟人化方式予以呈现,由两名演员扮演花牛,借鉴了杂技中狮子的形象。“花牛和王二小形影不离,在面对敌人入侵时,花牛与王二小共同御敌,更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王二小扮演者于静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