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抗战胜利后武汉的京剧啥样?
国粹京剧   2021-07-07 09:07:41 作者: 来源:网易 文字大小:[][][]
抗战胜利后(1945-1949)武汉的京剧啥样?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汉口市政府将汉口“新市场”董事长计国祯、经理理王文明二人均以汉奸论处,接管了汉口新市场后,改名为汉口民众乐园(以下简称“民大”),新市场大舞台也改称民众乐园大舞台,其负责人一职就落到了已加人了国民党特务组织的王文明的徒弟王学忠之手。汉口大舞台那时未予改名(简称为“汉大”)。

    潘鼎新昙花一现

        “民大”首先演出的是老生潘鼎新,他是上海前辈著名老生潘月樵之子,因此颇有号召力,武汉观众因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均前往一观。潘鼎新在“民大”挑梁演出时,找到了文武花旦董明艳与其合作,演出时戏码甚硬,卖座亦好,但潘鼎新只演了一个短时期后就离汉他去了,董明艳也相继离去。

    李慧芳、王少楼合演《天河配》

        潘、董离去后,曾在沦陷时期在该舞台演出过的李淑棠改名李慧芳,以旦角应工前来挑梁。时正逢阴历七月,李慧芳就上演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应节戏《天河配》,李扮演主角织女。武生王少楼扮演牛郎,他在剧中还拿出了他打出手的绝招,牛郎与四个下手打起“出手”,这在当时的京剧界,确为奇事。

    王少楼、李仲林竞赛

        李慧芳、王少楼合演《天河配》时,武生李仲林也参加演出,扮演“百鸟大王”,剧中他也亮出了精湛“出手”的技艺。王、李二人在剧中经常有“出手”的表演。有一天,王问李:“你今晚打不打出手?”李答:“不。”

        结果是李在答话之后就暗地里宴请了全舞台的武行人员,到了晚上,李令全体武行人员来了一个全舞台的联合“打出手”,时间长达三刻钟之久,这样一来,观众就将王少楼的一人对四人的出手场景忘得一干二净了。

        记得一次,王、李同台表演“宝剑人鞘”这一绝活,王来一次,李也来一次,每次都能将宝剑插人剑筒内,稳且准,从未有失手。

    “标准猴王”长期卖满座

        有“标准猴王”美称的李仲林,后来一人独挑大梁于“民大”,主演了连台本戏《西游记》,在剧中扮演孙悟空。因为他身手矫健,翻跌轻巧,出手稳准,因而长期演出《西》剧能卖满座。《西》剧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也是在这个剧场里由小小宝义演出过,但是曹艺斌(小小宝义)都没有像李仲林这样走红。

    高百岁等唱旧“民大”的大轴

        继李仲林之后,由“麒派”(麒麟童周信芳)头号弟子高百岁领头接演。高百岁早年曾搭班北京富连成科班,后才拜周信芳为师,故他的老传统戏《定军山》、《珠帘寨》均属上乘,“麒派”戏如《斩经堂》等亦有乃师之风范。他挑梁时,有姜云霞、刘淑华和蒋碗华三坤旦与其合作演出,高与姜云霞合演了《宝莲灯》一剧,因姜嗓音宽甜,为正工青衣。刘淑华则为刀马花旦,蒋碗华是以演唱《红娘》著名的花旦。他(她)在“民大”演出一直到武汉解放前夕。

    新奇的“双二牌”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树森旧地重游上演于“汉大”,这时,他班子的演员全为新人,除他挂头牌挑梁外,还有一对“双二牌”,新颖奇特。一位是著名“麒派”花旦赵晓岚,另一位是“出手坤伶”于素秋,三牌为前辈武生高雪樵,四牌为花脸郭元汾。林树森每天均演唱“大轴”,拿出了他的撒手锏“红生”戏(扮演关羽)外,也与赵晓岚合演《盗魂铃》。剧中由林扮演猪八戒,赵在剧中串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她自拉自唱《甘露寺》中“劝千岁杀字休出口”时,将“劝千岁”“杀字”之间,加了一个“把”字,唱成为“劝千岁把杀字休出口”。

        她的这一唱法是来自汉剧一末胡桂林,说明赵是位博采众长的演员。赵晓岚的单出折子戏则与于素秋的《金山寺》等,每天轮换演出“压轴”戏。在演《大战宛城》“刺婶”一场戏中,张绣(高雪樵饰)的枪法特别“花巧”,婶娘(于素秋饰)则在地下施展了她的“乌龙绞柱”的功夫,郭元汾所饰曹操的“马踏青苗”的表演亦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使当时的《大战宛城》成为他们之间的珠联璧合之作。

    林树森病逝汉皋

        抗日战争以前,“红生泰斗”林树森曾4次上演于“新大”,他的“老爷戏”(扮演关羽的剧目)能从“关公出世”一直演到“麦城升天”,是一位“活关王”。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又来汉演出于“汉大”,盛况空前。但他却发暴症而死于汉口华商饭店。当时汉口的某小报曾登一文章说,林树森在汉病逝时之年龄即为关羽当年离开人间之年龄。

    ““盖派”嫡传、南北无双”的《三岔口》

       20世纪40年代中期,有“活武松”之称的盖叫天的长子“美猴王”张翼鹏在“汉大”演出短打戏《三岔口》时,演法与众不同。

        其中有武生将“砂罐”砸在武丑头上的惊险演出,所以广告上印有的““盖派”嫡传、南北无双”,确是名不虚传。翼鹏的长靠戏《宁武关》(《别母乱箭》)亦有刘五立之招数。

    “美猴王”与“标准猴王”

        正是“标准猴王”李仲林在“民大”大演连台本戏《西游记》之时,“汉大”的老板不甘示弱,请来“美猴王”张翼鹏。李得讯后,自知从名望到技艺都比张要略逊一筹,于是想出一两全其美的“打对台”的对策,在张翼鹏由沪乘轮来汉时,他准时到码头去迎接张,张见李对他如此恭敬,便未立即拿出他比李要好的“猴戏”,而是演出“盖派”传统节目《三岔口》、长靠戏《别母乱箭》以及《雅观楼》。而等到张拿出他的看家戏“猴戏”时,李在“民大”则挂出休息的牌子,不以他的“猴戏”《西游记》来与张抗衡。

    李少春江城遗恨

       20世纪40年代后期,李少春在“汉大”挑梁演出。一天是文戏《上天台》,一天是武戏《闹天宫》。李演“大轴”,郑冰如演“压轴”《红娘》,倒第三是张云溪与张春华的《三岔口》。戏虽精彩,但因为天下大雪,武汉又面临解放,物价飞涨,人心惶惶,所以每天卖座只有6成,使李少春这位表演艺术家成为生前的一恨。

    陈瑶华初露锋芒

       1948年,年仅19岁的坤角名旦陈瑶华在其父陈鹤峰协助下,挂头牌演出于“汉大”,她师承“王派”创始人王玉蓉,功底深厚,演出落落大方,青衣戏有其师风范,因而大受江城观众欢迎。她演的《王宝钏》和《宝莲灯》等剧,为当年看戏者至今难忘。

        文字截选:万澄中《七十年来武汉的京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