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推进戏曲研究学术建设良性发展​
国粹京剧   2021-09-04 11:24:40 作者:李志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字大小:[][][]

推进戏曲研究学术建设良性发展

        戏曲是一种重要的文艺样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下戏曲研究状况进行总结,进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研究的路向,有助于推进戏曲研究良性发展。

        目前的戏曲研究从整体上表现出较为良好的态势,突出表现在戏曲研究队伍的增强和戏曲研究成果的繁多。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戏曲研究人员培养扩充了研究队伍,提升了研究人员科研能力,令戏曲研究人员梯队结构更为科学。就戏曲研究成果而言,新时期以来各种类型的成果逐渐增多,出现了一批集大成性的重量级成果。这突出表现在戏曲文献整理上,如出版了《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傅惜华藏古典戏曲曲谱身段谱丛刊》《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南府昇平署戏本》等几十部大型戏曲文献影印丛书,还有“中国戏曲志”丛书、《昆曲艺术大典》等以地域或剧种为限编纂出版的成果,这些无疑都是之前的戏曲研究无法比拟的。


    研究深度有待推进

        不过,在看到戏曲研究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已影响到戏曲研究的深层次推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戏曲文献整理虽说成就最为显著,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曾在《戏曲古籍整理的成就、问题与路向》一文中将其归纳为五点:同书同版的多次影印出版,影印整理在版本选择或说明上存在错误,影印出版时未更正底本倒页或无意间增添讹误,戏曲古籍整理未能跟上古籍整理的总体发展趋势,点校整理存在浅层次讹误。文献整理成果若不可靠,就难成为研究可资凭借的基础,而如果不能察觉其中的讹误,就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另外,古籍整理日渐趋向数字化和专题数据库建设,但戏曲文献整理依然主要是从纸到纸的影印,即便有点校整理,也以纸质出版为主,至今尚没有质量较高的戏曲文献专题数据库,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戏曲文献整理成果的高效利用。

        其次,研究选题存在重叠和研究水平的同层次徘徊。因中国戏曲艺术的晚熟,古代戏曲部分能成为研究对象的作品较为有限,加之高校系统的研究人员多是古代文学方向而不得不在古代戏曲中寻找研究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选题撞车或重复。例如,就戏曲序跋来说,明代之前的戏曲序跋数量有限,因而研究戏曲序跋多集中于明、清两代,21世纪以来,以明、清戏曲序跋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就有近十篇。其中有些研究是在借鉴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的基础上,重新核查或整理戏曲序跋以确保研究文献的可靠性,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或解读,推进了戏曲序跋研究的深度;但也有学位论文将研究完全建立在蔡、吴两书之上,未能超越之前的研究水平。这种选题重叠与重复现象,在经典剧作和理论著作、知名戏曲作家和理论家研究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面向当代戏曲创作时,深层次的解读与理论性探讨相对不足。

        再次,研究方法总体上以历史叙述或阐释性梳理为主,有深度的研究相对缺乏。虽说研究方法并无高低优劣之别,不同方法各有其适于解决的学术问题,章学诚称“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不同学者亦有根据偏好选择研究方法的自由。不过,在现有戏曲研究中,深层次的考索成果和得到学界认可的“独断之学”均不多,不少成果是对现有文献进行阐释的历史叙述类著作,有时未能真正做好以史带论、述中见识,致使其接近于介绍、普及戏曲知识的“通识教材”。当然,并不是说这类研究成果不重要,能够准确、科学地普及戏曲知识也很有意义,但若是戏曲史、戏曲专类史、戏曲理论史甚至著名剧作家、理论家的研究都局限于浅层次的历史叙述或阐释性梳理,显然就难以将戏曲研究推向深入。

        最后,一些学界公认的重要戏曲命题多年来被有意无意悬置。戏曲理论研究及戏曲理论体系的构建显然是戏曲研究较为重要的命题。但近几十年来的戏曲理论研究,除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的梳理或对个别著作、理论家的解读外,既未建构起得到学界公认的古代戏曲理论体系,也未出现有分量的中国近代、现当代戏曲理论史著作,更没有立足于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创作实践而总结、提炼出来的戏曲理论体系。即使是对有百年历史的现代戏创作实践,学界似也没有完成其理论体系的建构。同样,戏曲美学研究在近些年也被有意无意搁置,对戏曲美学学科的构成、戏曲美学范畴的分类与体系建构、戏曲美是什么等问题的探讨均需进一步深入,包含近代和现当代的戏曲美学史写作也有待展开。可以说,对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等一些重要命题的悬置,既影响了戏曲研究的深度推进,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戏曲创作水平的提升。


    多措并举推进戏曲研究良性发展

        正确对待当前戏曲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我们需认识到,今后戏曲研究要实现良性发展、戏曲理论与戏曲实践要取得良好互动,戏曲研究应立足戏曲艺术发展需要,围绕戏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以下方面着重发力。

        第一,重视戏曲文献的高质量整理。戏曲文献是进行戏曲研究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戏曲研究能否进行及结论正确与否。因而要有效推进戏曲研究,高质量的戏曲文献整理是关键。同时,如何使整理成果得到便捷、高效利用亦需在整理之初加以考虑。如影印整理避免同版本的重复,扩大不同版本、不同文献的覆盖面;点校整理尽量避免迻录讹误;尽可能实现戏曲文献文本、戏曲文物、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建立具有多检索途径、可多样化利用的戏曲专题数据库或综合数据库。

        第二,加强对戏曲理论基本概念、范畴的研究。概念、范畴是进行戏曲艺术解读、阐释和建构戏曲理论体系的重要语汇。没有对戏曲理论基本概念、范畴的共识,就难以形成戏曲研究的真正有效对话。对戏曲理论基本概念、范畴的研究,既要翔实考证每个概念、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对其进行充分阐释,实现古代戏曲理论概念、范畴的当代激活;亦需用系统性方法统观戏曲理论概念、范畴,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联及体系构成,为实现戏曲理论体系的完整建构做好准备。

        第三,推进戏曲理论体系研究,明晰戏曲学术体系构成。戏曲理论研究薄弱是戏曲界长期以来的一个共识,多年来一直有学者呼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但迟迟未出现质量较优的研究成果。当然,这与戏曲理论体系研究本身难度较大有关,亦与学界在如何构建、构建什么样的戏曲理论体系方面没有达成共识有关。作为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戏曲兼有案头与场上两种形态,对其理论体系进行构建就需在宏观与微观多方面展开,充分意识到其理论体系本身具有多系统性和层级性。例如,就戏曲创作理论而言,可分为剧本创作理论体系和舞台表演理论体系;就舞台表演理论体系而言,还需认识到不同流派具有细微差别。在难以一步到位完成戏曲理论体系宏观构建的情况下,可逐一构建次级理论体系,进而逐渐明晰戏曲学术体系的宏观构成,最终构建出能涵括戏曲创作和表演历史、观照当下戏曲实践、指引未来戏曲发展方向的戏曲理论体系。

        第四,强化戏曲学学科体系研究,助推戏曲人才培养。在戏剧戏曲学作为学科类别设立后,尽管存在不同声音,但在学科建制中为戏曲保留了一席之地,为培养戏曲人才提供了学科保障。为促进戏曲学及戏曲艺术健康发展,培养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加强戏曲学学科体系研究,建立起完善的学科体系,以便前瞻性地培养各类戏曲人才,避免戏曲人才出现断层。

        第五,加强戏曲生态和戏曲美学研究,为戏曲创作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振兴戏曲是戏曲界长期存在的声音。对此,需加强戏曲生态的历史及其构成方面的研究,总结评价戏曲发展状态的标准,正确判断当前戏曲状况,寻绎出能推进戏曲健康发展的戏曲生态理论。戏曲美学是戏曲创作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何为戏曲美学,何为戏曲美,当代戏曲创作需遵循的美学原则等问题,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推进戏曲创作的发展。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