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脸谱》邮票发行一波三折​
国粹京剧   2021-09-17 10:08:38 作者: 来源:网易 文字大小:[][][]

《京剧脸谱》邮票,它的发行一波三折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 , 为了向世人弘扬中国的京剧艺术 , 邮票发行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酝酿、 考虑过这个题材 , 但由于当时的印刷条件所限 , 一直未列人选题计划 。1959年北京邮票厂正式投产 , 1962年 《梅兰芳舞台艺术 》邮票的印制发行 , 受到了集邮者的喜爱,邮票发行部门决定再发行一套以京剧题材为主的特种邮票 。 邮票设计者们首先遇到的难题是从什么角度选材对京剧加以表现。 在与戏曲研究院及京剧界专家的反复协商后 , 决定首先选用京剧脸谱中最具特色的 “ 净角” 的谱式为邮票的主题,也就是俗称 “ 花脸” 。 此选题正式列入了1963年的邮票发行计划之中, 由刘硕仁先生负责设计。

        设计者根据有关单位和京剧专家口述和提供的文字资料舞台剧照以及观看实际演出后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创作了八幅邮票图稿。 1963年7月正稿的绘制工作完成。 然而交送中国戏剧研究院征求意见时 , 引出了一场关于京剧脸谱艺术美丑之争。

        一些人认为采用脸谱表现有局限 , 有可能引起外国人的片面了解 , 认为戏曲化妆只此一种,是极野蛮的。 同时对设计图中的鲁智深 、窦尔敦两幅设计图予以否定。 这使邮票设计者陷入了困惑之中 , 不知究竟用何种语言来诠释京剧艺术 。为此,宋兴民局长亲自出马, 直接与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马彦祥商酌, 最后力排众议, 确定仍维持原设计方案, 提交邮电部长会议讨论并获得通过 , 确定邮票志号为 “ 特 ”。 但由于争论延误了时间 , 邮票已无法按计划于1963年发行,印制计划改为1964年2月。

        然而印制过程也不顺利。由于这套票采用胶版彩色印刷,在第一次试印样时发现,所用的专用纸张伸缩性较大,印刷时套色难以达到标准要求,选用其他几种库存的涂料纸试印,套色问题解决了,却在打齿孔上不合规格,印制工作不得不停下,“等待新纸于(1964年)4月底造出,再试印"。第一次试印样黄盖图,时间为1963年11月23日;第二次试印样窦尔敦图,时间为1964年7月22日。邮票发行局要求厂方于10月底以前按时交票。至此《京剧脸谱》邮票似乎万事俱备,只待如期发行了。

        1964年6月5日-7月31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9个省市的28个京剧团2000多人参加了演出,毛泽东以及国家其他领导人先后观看了若干京剧现代戏。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把文艺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指出:“社会主义的舞台,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思想阵地。…,…京剧要不要革命、演不演革命的现代戏,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剧烈的阶级斗争。”社论还提出“京剧究竟为谁服务?是表现新时代的主人——工农兵,还是表现旧时代的主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人民日报》社论以及社论中透露出的上层领导对传统京剧所持的批判态度,让邮票发行局的领导感到意外,同时也受到极大的触动。他们觉察到《京剧脸谱》邮票的内容与党的当前文艺政策发生了矛盾,并不得不对这套邮票的发行问题重新考虑。

        1964年10月初,电话通知北京邮票厂暂停印制《京剧脸谱》邮票,等候处理。12月8日邮政总局正式通知邮票发行局,“党委今天讨论后,决定销毁。即请遵照执行。” 已印好的特62《京剧脸谱》邮票及设计原稿、效果图以及所有档案资云往通县南关造纸厂销毁,将其粉碎打浆再行造纸。在粉碎过程中,巨大的风力将零星邮票吹出墙外,后被当地农民捡到并贩卖给集邮者,所以此票有少量幸免者流入市场,价值不菲。

        2017年诚轩春拍,“特62京剧脸谱”未发行邮票10分廉颇”,估价500,000-700,000,最终以977,500元人民币成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邮票发行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不断深入,1979年6月《京剧脸谱》邮票的选题再次被提出,并列入了邮票发行计划之中。但是当年的邮票设计原图早在“文革”之中作为封、资、修之物而被销毁,只有一套邮票签样劫后余生的侥幸保存下来,刘硕仁先生再次执笔重续与《京剧脸谱》邮票的前缘。这次设计者摆脱了思想上的桎梏,邮票设计、审批工作也进行的十分顺利。从现存的文字档案可知,邮票从选题的提出到设计印制完成,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从图案上看,除了鲁智深一图与“文革”前的设计有明显的不同,是重新设计的,其余7个图均按原邮票印样绘制。正式发行的《京剧脸谱》邮票编号为T45,发行的时间为1980年1月25日。它距1964年计划发行这套邮票的时间晚了整整16年之久。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我所看到的陈少霖先生​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