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大舜》,讲述一代上古贤君的家国情怀
国粹京剧   2021-10-29 10:23:10 作者:李玉婷 来源:网易 文字大小:[][][]
京剧《大舜》,讲述一代上古贤君的家国情怀

        由济南市京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历史题材京剧《大舜》在今年山东省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惊艳亮相。该剧以上古时期著名贤君虞舜的传说故事为蓝本,以尧舜禹帝位禅让的故事为线索,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用戏剧艺术形式揭示“天下为公”的深刻主题。是一出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着积极现实意义的戏剧佳作。

        一、历史故事的重新演绎,给现代观众带来新的震撼和思索。

        尧舜禹帝位禅让的故事人人知晓,本剧却通过独特的切入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深刻合理的阐释和解读,艺术地再现了舜帝传奇的人生经历。剧目借用诗歌《南风歌》开篇: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悠远的曲调伴随古朴的唱词氤氲而来,瞬间把观众带进遥远的上古时代。为寻找继承人,尧帝晚年亲携二女来至历山查访,确认重华(舜的名字)可以委以重任后,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考测,最终放心地将天下交给重华。而舜帝晚年,更是力排众议,毫无芥蒂、胸怀坦荡地把江山交给了曾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禹。上古时期江山的替让竟是如此的简单,却又如此的庄严,让几千年后的我们肃然起敬,高山仰止。

        舜帝“年少丧母,父亲盲了双眼,继母心狠手辣,幼弟狂傲非常。他能事以柔顺、待以友悌。待到受尽打骂,有性命之虞时,他别了母冢、辞了故里,孤身一人,耕于历山……”(引自剧中羲仲语)一位是盲眼昏聩的父亲,一位是心狠手辣的继母,少年重华受尽了种种虐待却仍能“事以柔顺,待以友悌”。重华的“孝”已然不凡,更难得的是,当得知瞽父继母决计杀子时,他没有选择“愚孝”,而是选择出走。“我若归家,受死不成?”是为惜命,“我死无憾,却叫二高堂“杀子”不成?“陷父母于不义,岂非人子不孝、大大大不孝也!”可见重华之孝,是更高层次的“孝”!羽山诛鲧,禹为尽孝,愿以死殉父,重华力阻:“人子之孝,不在殉无益之死,在乎九死不悔、不改父志!你要尽孝,治水去吧。”舜帝对于“孝”的理解与境界,确乎高人一筹。

        历山访贤,尧帝告诉重华:“帝君”者,不在天下之上,而在天下之下……实乃普天之下,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非至忠至勇至仁至孝的大丈夫不能为!如果说重华之前只是一个“孝子”,“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使他获得社会的认可,那么与尧帝的相逢则是他生命中的又一个转折点。从此,他将由为父母尽孝,为社会尽力,转而为“天下”尽忠了。可以想象此时的重华是纠结的,“又无炳炳功和业,又无赫赫声与名。 因此的不敢斗胆应君命,怕只怕耽搁王姬误终身……”然而,冥冥之中的使命呼唤,却最终让重华毅然决然地勇挑重担。他回应尧帝,“我重华虽不是至忠至勇至仁至孝的大丈夫,然那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重华不敢辞!”“那毕生之苦、万钧之重,重华不敢辞!”这是重华从政前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之后为君生涯的真实写照。没有什么权倾天下,没有什么富贵荣华,只有责任,只有担当,只有先国后家……

        二、丰富细腻的心理挖掘,爆发强大的戏剧张力。

        全剧矛盾最激烈、最震撼人心的当属“羽山诛鲧”了。根据《史记》记载:“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因“殛”字之义的不同解释,致使一直流传着“诛杀”和“流放”两张说法。但鲧之死确乎与舜脱不开干系。本剧作者显然采用了“诛杀”的说法。选择“诛杀”之说显然有利于戏剧矛盾的构建,但同时也给创作者设置出更大的难度:诛杀必然要杀之合理,既要鲧不冤,又要禹心服,还要观众信服。显然,《大舜》的创作者们做到了:舜杀鲧,只因鲧君前应命立下军状,耗费举国之力九年之久未见成用且贻害众生,因此杀鲧合合法合理又合情。

        难得的是剧中鲧的形象处理让人感到惊喜,鲧虽则是传说中失败的治水英雄,但一直以来,鲧是人们心目中治水事业的先驱者,纵使失败,也为后世治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正如禹所言:无有功劳,尚有苦劳。杀鲧虽势在必行,却让人无限遗憾唏嘘。“壮士不惧刀头死,但恨不见黄河平。”寥寥几句唱词,鲧悲情英雄的形象便立起来了。

        而如何让禹心服口服恐怕是这场戏的重中之重同时又是难中之难了。作者在这里匠心独具,将舜与禹的心理斗争,尤其是禹内心的自我斗争外化出来,形成了步步紧逼、环环相扣、动人心弦的重场戏。老父问斩,最急最痛当是禹,他先是为父据理力争,“家父治水,九寒九暑、殚精竭虑、事必亲躬、不舍昼夜、身先士卒,吃尽了辛苦、愁白了头颅,无有功劳,尚有苦劳……”但重华有备而来,显然棋高一着,他把是非对错生杀予夺的决定权交给了禹!他让禹自己评判鲧的对错,“(湮堵障水)如若是对,我当奏明帝君,宽宥令尊,你等仍以湮堵之法,整治江河,便十年百年、万众涂炭,矢志不改!”“如若是错,刀头溅血,法不容情!”重华以退为进步步为营,禹却踌躇无措愕然失语了,心中的波澜恰如尚未驯服的洪水猛兽。“说对口难张,说错泪淋漓。说错诛老父,说对昧良知!待说“错”,目眦欲裂何惨悸,待说“对”,似闻万众又哀啼!痛煞我说错说对俱是错,是是非非不堪提。……”法与情,情与理,家与国,在这里展开激烈的博弈。而禹,在父亲的生命及大义之间最终选择大义,完成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升华。

        戏至此,似可止,然《大舜》的主创并不满足。重华以身家性命保举禹率天下之力治水以成不世之功,再次把戏推向新的高潮。至此,舜之大智大情,禹之大孝大义,尽皆淋漓尽致了。

        三、去国怀乡,葬于九嶷,死犹不已。

        据《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至于舜帝为何葬于九嶷,似无定论。而在本剧,作者以“归葬九嶷”为中心情节构建了一段别有韵味的戏。之所以说别有韵味,是因为相比于其他的桥段,这场戏既没有如“羽山之事”般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又无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但这戏却依旧好看。尽管群臣反对,舜帝依旧义无反顾决计禅位于禹,而禹亦没有让舜帝失望,他欣然应命,愿为这天下“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自始至终,舜与禹都是心有灵犀的。而唯有舜帝百年之后的葬身之所二人未达共识。九嶷山之行,二人且攀且叙,谈笑间禹豁然开朗:君葬九嶷,我必年年来拜、岁岁来祭,交流南北,使九黎归于王化,不负主君苦心!舜帝终得满意归处,整场戏剧也于此戛然而止。

        这段戏貌似波澜不惊,却意境深远,更是舜帝一生不断攀登、不断求索精神的形象化。从懵懂少年到聚众成都,从历山访贤到摄政天下,从初践帝位到圣贤明君,岂不正如这风雨九嶷山上的步步登攀?不忘来路,便识去路,因此舜帝从不曾迷途,从不曾彷徨,从不曾惊惧。他始终不曾忘怀当年“毕生之苦,万钧之重”的承诺,负载着“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哪怕身后安眠之地,他要选在这苍梧之野,九嶷山中,只为“华夏、东夷、九黎,归于一统”“熄狼烟、止干戈、共繁昌”的人生夙愿。登临峰顶,恰喻人生至境,鞠躬尽瘁,死犹不已!

        《大舜》无疑是一出好戏。剧情好,演员演绎到位,制作精良。不够满足之处,一是少年与老年重华穿越时空的相遇,呈现了惊喜的戏剧效果,遗憾的是后续却没有与之呼应的手法运用;二是当尧帝年老求荐继位之人时,大臣羲叔推举南国之鲧,因其治水多年,劳苦功高,而在羽山诛鲧这场戏中,鲧治水九年未见成用,显然有前后矛盾之嫌。

        有感而发作此文,也更期待优秀剧目的继续打磨提升,期待山东戏剧厚积薄发,再攀高峰!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