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戏曲艺术在传承发展中创新
国粹京剧   2022-11-22 09:40:05 作者:张景华 董城 来源:光明日报 文字大小:[][][]
戏曲艺术在传承发展中创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北京最美的季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于11月4日至10日上演。连日来,围绕“和合共美”主题,共举办戏曲展演、戏曲市集、学术论坛、展览游戏等各类活动400场,大众尽情享受戏曲之美,感受“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品牌魅力。


名家云集

        11月初的北京,秋意正浓。作为本届戏曲文化周的主场,北京园博园中浓浓秋色与台上精彩的演出相映生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黄叶红树,尽呈绚烂之美;亭阁之处,琴声悠扬,唱腔婉转,水袖翻飞,好一幅精彩纷呈的中国戏曲画卷。

        “园林中的戏曲”板块,汇聚了众多名团、名剧、名家,京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黄梅戏等多剧种。在闽园、忆江南园、晋中园等中式园林,人们围在戏台、仿古建筑前,一边津津有味地观赏着《霸王别姬》《状元媒》《牡丹亭》等剧目,一边流连忘返在园林美景中。

         在开幕式现场,“龙腾虎跃”的京剧武戏、雅致的昆曲《牡丹亭》、京梆双演的《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彩。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与北京京剧院梅派青衣名家张慧芳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以京剧、河北梆子两个剧种展现穆桂英的巾帼气概。刚刚获得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的李博是国家京剧院老生演员,他和京剧名角魏积军、张小清一起为观众带来京剧《风华正茂》片段,让观众重温革命岁月。由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带来的“国戏风华”戏曲串烧,分别演绎了青海平弦戏、黄梅戏、藏戏、豫剧、潮剧经典片段,让观众欣赏到了不同地方戏的独特魅力;由谭正岩、方旭、翟墨、窦晓璇等优秀中青年京剧演员上演的戏歌《同圆中国梦》,展现出国家兴盛、梨园欢腾的景象。

大戏连台

        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知名的戏曲文化品牌,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让传统与现代和合,让艺术与生活共美,推动戏曲艺术普及,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

        今年的戏曲文化周首次走出园林,走进了长安大戏院、吉祥戏院、正乙祠古戏楼、中山公园音乐堂等专业剧场,为观众奉上京剧《红鬃烈马》、昆曲《牡丹亭》、跨界戏曲名家演唱会等,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观赏,凸显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守正创新。

        北方昆曲剧院在正乙祠连演两部昆曲代表剧目《牡丹亭》和《玉簪记》。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魏春荣表示:“这两部经典作品以最传统的方式在古老的戏楼上演,一桌两椅,搭配非常有年代感的雕梁画栋,让观众沉浸在纯粹的昆曲艺术当中。”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京剧全本《红鬃烈马》已多年未在舞台上演出。本届戏曲周特别安排由北京京剧院上演全本《红鬃烈马》。在杜镇杰、张慧芳两位艺术家的带领下,青年演员李林晓、王若丁、谭筱羽、刘烁宇等加盟,在吉祥戏院连续两天四场,共演出全本十三折10小时,戏迷大呼:“演得精彩,看得过瘾!”

        北京京剧院导演刘书俊表示:“几百年来,京剧《红鬃烈马》在戏曲舞台上一直为观众津津乐道,也是历代艺术家兢兢业业、倾注心血与智慧演绎出的佳剧名作。这次演出有众多京剧新生代优秀演员加盟,展现了京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形式丰富

        中国戏曲文化周一直坚持以更多形式、更丰富的内容展现戏曲深厚的文化积淀。

        北京市丰台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龚俊表示,中国戏曲文化周在时空拓展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园林中的戏曲”“剧场里的戏曲”“网络上的戏曲”三个板块,为戏曲艺术传播、推广搭建起一个“三维”舞台,突破时间、空间阻隔,吸引更多受众。

        为了丰富戏曲周的文化体验,主办方还安排了互动体验、国风市集、展览展示等活动。银杏披金的园博园遇上国风霓裳,汉服达人带领游客穿越古今;散布于园博大道上的各种戏曲互动装置,让游客秒变剧中人,体验沉浸式游园的乐趣;北京戏曲文化发展成就展、黑胶唱片特展、戏曲视听展、京剧旦角艺术展,为不同群体打开深入了解戏曲艺术的窗口。

        京剧票友大赛一直是戏曲文化周最热闹的项目,连续参加过几届票友大赛的王雪燕表示:“戏曲文化周让我爱上了戏曲,从游客变成了台上的主角,特别享受这个过程!”本次票友大赛涉及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保定老调等,赛事活动扩展到唐山、保定等地区。经过激烈角逐,叶振元、常露、张添青、简馨澜等4位票友获得金奖。

        北京市文旅局艺术处处长张鹏表示,中国戏曲文化周是“大戏看北京”这张文化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戏曲文化周在艺术水准专业性、内容形式多样性、活动空间延展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坚持专业性、艺术性的同时兼顾大众性,为推广、普及传统戏曲作出贡献。


(记者 张景华 董城)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数字技术放大舞台艺术之美​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