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咱们的京剧班
你可曾见过没有老师的班级?你可曾听说没有老师而生源不断的奇迹?
走,去永州——去市老年大学,去见识京剧班开班十八年的神奇!
走进市老年大学三楼四班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振兴京剧,弘扬国粹”的大标语。标语下挂满生旦净丑剧照——青衣浅笑含羞、花脸怒目圆睁、老生稳重如山、丑角机灵如鼠,京剧特色扑面而来。
桌椅沿墙摆放,空出教室中央便是小舞台。乐队倚窗而座,阳光透过窗帘。照亮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每周一至周四上课时,这里琴声悠扬歌婉转、京腔京韵醉行云,学员们轮番上场练唱,形成一道靓丽风景。
学校请不到京剧老师,学员们就拜能者为师、以网络为师。班上好几位老学员是资深票友,人人热心帮教。他(她)们就是无私奉献的好老师。
京胡主奏成贵志老先生年近八十,系2006年9月开班伊始的老学员。十八年来他一直在班里操琴,不辞辛苦为大家伴奏,指点学员们练唱,带出了一届又一届新人,见证了京剧班的岁月流转、兴盛辉煌。
在他的带教下,唐严森的二胡伴奏日益精湛。京胡二胡撑起了文场伴奏的半壁江山。练唱轮流上,乐队无轮班,每次上课,他们几乎不离琴凳不休息!
周继华大姐和胡跃琼是2012年进班的老学员,除特殊情况外一直在班。两位票友前辈酷爱京剧,曾上省城拜师学艺,回来后成为京剧班的中坚力量。
周继华大姐亲切热情,是咱们的艺术总监。她自带表演天赋,歌喉明亮清脆,擅唱张派,演老旦亦惟妙惟肖。杨青、杨晓红等几位喜爱张派的学员在她的带教下,把《状元媒》《西厢记》《望江亭》唱得风生水起,形成一股张派热,以致班上多数女学员都能来一段《状元媒》。杨青多才多艺,钢琴月琴都会,还能反串老生小生。杨晓红是典型的戏迷,一日不唱闷得慌。
胡跃琼温婉恬静,声音圆润清亮,颇具梅派神韵,《霸王别姬》唱得丝丝入扣,扮《红灯记》里铁梅神形兼备,2017年6月,她曾与周继华邓小令等队友代表永州市京剧协会参加湖南省第六届京剧票友艺术节,用一曲《状元媒》唱响省城大舞台。当时随队琴师亦是京剧班的成贵志老先生。
梅派是旦角基础,女学员们在她的指点下揣摩发声靠前、收音抛物线等技巧,受益匪浅。最爱梅派的夏军玲一副青衣模样,进班两年进步神速,已能唱大段的《太真外传》和《西施》。
蒋玉兰大姐13岁考进东安祁剧团,戏曲功底深厚,梅派荀派,信手拈来。70多岁的她眼神灵动,圆场步一起行云流水,仿佛小姑娘。谭晶波在她的指教下,学《红娘》《白蛇传》渐入佳境,班长兼任荀派课代表啦。
刘仲艳学遍了《锁麟囊》的经典唱段,得程派幽咽婉转之精妙。今年第七届京剧汇演,她扮演《凤还巢》里的小丫鬟,娇俏活泼,令人拍手叫好。文静姐也爱程派,《梁祝新曲》唱得如泣如诉。
张海秀大姐是多面手,梅张荀派皆能驾驭。梅派《柳荫记》、荀派《花烛夜》是她的拿手好戏。
肖怡文大姐笑容可掬,是咱们的老旦头牌。她曾是江永县宣传队的老旦演员,样板戏唱得非常娴熟。一上台就入戏,一开口则惊艳,天生老旦铁嗓。
王新艳大姐广交戏友,擅长现代京剧。《红云岗》唱得情深意浓,唱《忠于人民忠于党》更是激情飞扬。
魏萍萍曾是江华歌舞团独唱演员,一派明星风范。把《家住安源》《乱云飞》唱得催人泪下、荡气回肠。唱至高潮处,琴师和会唱的都来助唱,仿佛开演唱会,那叫一个热烈!由她主演的《杜鹃山》折子戏荣获永州市第七届京剧汇演金奖。
高挑健美的蒋艳是反串高手,《沙家浜》里唱花脸胡司令,《红灯记》里扮老生李玉和。一开嗓,巾帼变身须眉。
京剧班男生不多,可谓凤毛麟角。
肖坚是资深票友,老生花脸一肩挑。唱《包龙图打坐在开府封》——呈包公忠勇;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则现诸葛亮儒雅。他主演的《凤还巢》折子戏在永州市第七届京剧汇演中喜获金奖。
匡光荣也是老学员,小生嗓,偶尔反串青衣来几句《贵妃醉酒》,让大家耳目一新。常唱《赤壁之战》的周瑜,“壮别”一段感人至深:老将军,珍重自身经百战,珍重了,东风初送第一船……
王平生音色洪亮,把《野猪林•大雪飘》唱得高亢苍劲,尽现林冲英雄落难之激愤悲怆。学唱京剧两年的他,成功出演《凤还巢》里的朱千岁(小花脸),令人刮目相看。
本期新来的孙亚安谦虚善学,《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唱得有板有眼,男生队伍喜添生力军。
弦歌声里传国粹,西皮二黄遇知音。京剧班以优良的传统和温馨的氛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京剧爱好者。限额25人的班级,本期报名达28人。新进的学员中有谢旭红、吴国栋一样的行业精英,有舞蹈老师周美花一样的年轻人,有孜孜以学的蒋桂娥,也有慕名转班而来的邹群……期待她们与京剧班一同快乐成长。
感谢老年大学,予戏迷学员一方乐园;
感恩华夏盛世,让银龄人生又乐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