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文庙之夏”第五场鲤城区丝韵京剧艺术团专场演出举行
品味京剧魅力 领略巾帼风姿
(16日)昨晚,百姓大舞台第十九届“东南早报·府文庙之夏”第五场——鲤城区丝韵京剧艺术团专场演出在泉州府文庙广场举行。
京剧闪耀舞台
大鼓凉伞博得“满堂彩”
(16日)昨晚7时许,“府文庙之夏”第五场准时上演,鲤城区丝韵京剧艺术团民俗舞蹈队带来了开场节目《大鼓凉伞》。作为闽南一带的地方传统舞蹈,大鼓凉伞起源于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队欢庆胜利时跳的一种群舞。打鼓者动作矫健潇洒、粗犷豪放,持伞者则舞动凉伞,踩着鼓点,翩翩起舞,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当晚的活动演出共12个节目,除了现代京剧选段外,鲤城区丝韵京剧艺术团还将京胡、京歌、京剧歌伴舞等富含京剧元素的歌曲、舞蹈呈现在观众面前。老少演员在舞台上秀才艺、亮绝技、展风采,将国粹京剧的魅力展现在舞台上。
演员们为观众奉上现代京剧《江姐》选段《红梅赞》、《海港》选段《忠于人民忠于党》 、《沙家浜》选段《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智取威虎山》选段《誓把反动派一扫光》等京剧经典唱段,让不少戏迷过了一把戏瘾;京歌旗袍秀《前门情思大碗茶》将经典京歌与华服旗袍走秀完美融合,带来新颖的试听体验;同时,本地的非遗传承鼓钹乐民俗舞蹈《大鼓凉伞》和非遗民俗舞蹈《火鼎公婆·拍胸舞·骑驴探亲》也彰显出泉州的深厚文化底蕴。
京歌旗袍碰撞
“韵”染东方美
昨晚演出中观众给予最热烈掌声的节目当数京歌旗袍秀《前门情思大碗茶》。随着悠扬的京胡声响起,一位身着蓝色传统长袍的男演员登场,《前门情思大碗茶》在京味十足的旋律中缓缓铺陈开来。
舞台中央,数位身着红色精致旗袍的演员们手持羽扇或瓷扇缓缓步入,每一步都透露出优雅与风情。演员们或唱或演,将传统戏曲的韵味与现代旗袍的华美完美融合,观众仿佛穿越回旧时北京的前门大街,置身于那个充满京味的年代。
“我们旗袍秀表演队有10位成员,今天9位上场表演,节目以京剧唱腔搭配旗袍走秀,歌曲讲述的是归国华侨对儿时北京生活往事的回忆及对大碗茶的情思。”旗袍队队长王瑛边说边给记者展示她的服装,“这个节目的服装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在传统中国红旗袍里加入金丝花卉图案,道具、配饰也都根据走秀搭配,在表演中展现中国女性的美。”
“新戏”唱出新表演
本土非遗与京剧相融合
选段《红梅赞》是京剧《江姐》中的经典部分,它深刻描绘了中共地下党员江姐(原名江竹筠)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形象和不屈精神。在舞台上,演员唱腔激昂、动作刚劲有力、情感真挚,将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保持着高昂斗志和坚定信念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叶萍萍饰演的江姐就像冬日里绽放的红梅一样,不畏严寒、傲然挺立,让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江姐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我们艺术团是2015年夏天成立的,能唱戏的虽然只有10个左右,但所有演员都懂戏曲唱腔。”叶萍萍是鲤城区丝韵京剧艺术团团长,近年来,她致力于本土非遗与京剧融合发展,推动同台演出取得良好的效果。曾经担任鲤城区老年大学、泉州市老园丁大学、鲤城区开元街道东升老年学校京剧班的授课老师,她对京剧表演很熟悉,在成立京剧艺术团后,发挥自己的专长,坚持传授团员们戏曲相关知识。
“我认为京剧不仅要传承传统唱腔、韵白和器乐,也要在表演中创新,像今天的京歌旗袍秀就是我们的尝试。晚上的专场表演大都是现代京剧,因为相比‘老戏’,本地观众对‘新戏’的接受度更高些。”叶萍萍对记者说,“未来希望通过京剧的表演形式展示泉州女性‘回娘家’的习俗,以进一步营造‘闽南戏窝子’的浓厚文化氛围,让市民群众和广大游客在京剧中领略泉州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