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周三,《空中剧院》播出了由史依弘、金喜全、王佩瑜、严庆谷、胡璇等演员联袂主演的京剧《穆桂英》。这出戏是有《穆柯寨》、《枪挑穆天王》、《辕门斩子》、《大破天门阵》四折戏组成。这次的《穆桂英》在“访谈”里称之为《全部穆桂英》。
在播出前的“访谈”节目里得知,这次播出的《穆桂英》是史依弘2013年初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五天演的文武并重的五出剧目之一。其余4个剧目是:《白蛇传》、《玉堂春》、《牡丹亭》和《贩马记》。当时,史依弘的这次进京演出被戏迷戏称为“史姐姐的铁人5项演出”。据主持人张喆介绍,这5个剧目,都已经录制,《空中剧院》将择机安排播出。
无疑,京剧《穆桂英》的演出是相当吸引人的。不知道周三播出时《空中剧院》栏目组有没有做一下收视率的统计?尽管这不是直播而是录播。仅从电视画面看,演出的当天,天蟾逸夫舞台是座无虚席的。播出将近3个小时,可能实际演出时间会有4个小时左右,我们可以在电视画面里发现,现场的观众似乎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热情,无疲劳之态。可想舞台上的表演吸引力之强了。
以为,一出吸引人的戏,是不能缺少演员精湛的演技的。固然,成熟的表演需要有时间的积淀,但,演员对人物的感悟貌似要比“时间的积淀”更重要的。给程式表演以生命,让舞台人物“活”起来。我想,这便是京剧《穆桂英》所产生的磁场。
因此,看播出,表演没有给人以枯燥之感。情节的推进和发展,并不是只落在演员表演的某一个方面,或唱、或做、或念,或打。表演的生动,完全是演员的一种综合表演素质的体现。还可以这样讲,欣赏京剧《穆桂英》的表演,还是一次京剧的“四功五法”的愉快体验。除了主演,穆桂英身边的丫头和仆人的表演,也毫不逊色。每个人物性格的展现,在规范或条件的限定下,跳着艺术自由的灵魂之舞。你会觉得,虽然舞台上的穆桂英、杨宗保、佘太君等与我们隔世,却又是那样的贴近,他们的情感的表达,也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看京剧《穆桂英》的播出是相当过瘾的,除了能够听到脍炙人口的唱段,精湛的演技的展示可以说是此戏的最吸引人之处。穆桂英这个角色,在这出戏里,是集武旦、刀马旦、花旦于一体的,由史依弘来担纲,是最适合了。(有点老三老四的了,哈......求谅解)
先看一步走,再听一张口。穆桂英一出场,那台步就叫人想起了蜻蜓贴着水面“行走”的画面。轻盈、飘逸。台步里的婀娜身姿,娉娉婷婷,恰好突显了少女的娇媚;接着,念白、演唱。清脆甜美,唇齿之间,宛若莺歌一般;其实,我最喜欢史依弘在舞台上的表演的神态还是她眼神的表达。或唱或念,“战马冲开百阵图”(念),“看今日天气晴和”(唱),很平常的词语,但又是不同的演绎,目光中的“硬”和“柔”的表现,使看(听)起来平常的词语,有了一种意境,且又恰到好处的把人物的性格作了描写。
刀马旦的身段和武旦的身手是烘托年轻时代穆桂英舞台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京剧《穆桂英》这出戏里,除了《辕门斩子》一折主要欣赏唱段外,其余三折戏的看点基本上都是在演员的做、打上。不管是穆桂英还是杨宗保。
戏里较集中的开打有三次。第一次与焦、孟二将,第二次是和杨宗保(我把穆桂英与杨延昭的交手也算在这一次里),第三次是对萧天佐。然而,这三次的开打,并非是纯粹的“打”的展示。可以看到史依弘在面对不同的对象时,她脸上的表情及流露的目光也是不尽相同的。换句话说,在这出《穆桂英》的开打里,史依弘是带着人物情感的。这种情感的表达首先就体现在眼神里。如对焦、孟的不屑,对杨宗保的频频放电,对萧天佐的怒目圆睁。等等。
哦,对不起各位老师,请原谅不才我的嘴碎,如此的唠叨不休。我的这些文字,绝对不是戏评。因为我的文字还不够格。所以这样行文,仅仅是在向各位老师汇报看播出时的一点想法罢了。希望各位老师在这七零八碎的文字里读到“我看到了什么”、“我是怎么想的”、“一个不会看戏的我对舞台上的表演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等等。您受累。
接着啰嗦。
穆桂英的三次开打,我以为史依弘表演的最精彩、最有人物感、最能够突出穆桂英那个年龄段特征的便是和杨宗保及杨延昭的过手了。且按下未来媳妇枪挑未来公公再骂公公的生动表演不表,单单说穆桂英与杨宗保开打那一节。两人的交锋,那速度和彼此的目光,就勾勒出了年轻气盛、谁也不服谁的人物特征,而在开打过程中的每一次的亮相里,穆桂英眼神的变化,又渐渐地把穆桂英的心思表达了出来,从而,让观众有了一种期待;然后,穆桂英对杨宗保的一见钟情以及面对绑着的杨宗保迫使杨宗保接受自己的求婚的表演,有点献媚,有点娇羞,有点无奈,一层一层展开在舞台,可说是妙趣横生、情趣盎然,充分展现了史依弘舞台上“做”的才能和对人物分寸把握的熟稔。
已经说过穆桂英的身段和身手是这出戏里不能错过的看点。从开始“围猎”到最后的《大破天门阵》,穆桂英的矫健的腰腿功夫、变化莫测的“刀花”、“枪花”,尤其是那几个几乎贴着地的、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翻身,靠旗猎猎,双翎起舞,此时,史依弘的表演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升华为京剧程式表演的美了!
自然,舞台上除了主演,是不能缺少配演的。王佩瑜、金喜全、严庆谷、胡璇、虞伟等老师的加盟,使这出《穆桂英》有了锦上添花之效。完全可以这样讲,这出全部的《穆桂英》,就是上海京剧院的一次“角儿大聚会”。
但,我还是有一点懵懂。这是在戏演到《辕门斩子》时。我在替此刻“绑”在辕门的杨宗保难受。我在脑海里假释,此时的杨宗保被绑在了离杨延昭军帐外远处的辕门那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等着“救援”呢。也有可能,听到了杨延昭要“斩”,被吓昏了过去。所以,他的表情是麻木的。假如这个假释成立,我想,此时的杨宗保最好是背对观众;可是,在佘太君、八贤王在求情未允后,又好像有了出帐去看杨宗保的表演,那么,此时的杨宗保应该是有表情还是无表情?更不解的是穆桂英来了,去叫杨宗保,居然没有反映,怎么解读此时杨宗保这个人物?另外,从播出的画面看,佘太君和八贤王来求情,穆桂英来救,有点突兀了,似乎认为要有个简单的交代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剪辑的缘故。
这里还有一个迷惑,就是为什么第二折戏要用《枪挑穆天王》来命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