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梅兰芳大剧院“致春天”——国家京剧院优秀剧目展演折子戏专场
一四年三月份,国京派出半月戏目,大戏、折子和演唱会,题为“致春天”。是为该剧院年后首轮展演,场设于西院梅大。予少有听国京机会,也因路远少来西院。今番趁着“春天”,听得一场折子,过过瘾头。临近开场,匆匆进场,环顾四周,不算甚满。
本场押尾为外请上海剧院中路同志待年轻后学合演挑车,颇有老带新意味。中路同志也是中年有成武生名家,抬手动脚,自有火候,于观众中自有拥趸。今演《挑车》,则去“闹帐”、“观纛”之高王爷。出场起霸,扎巾盔、蓝靠,碰头彩声。一段起霸,招式凝重,自有火候,或出场三迈腿,不比盛年,翻身处可见迟滞,但下盘稳当,却也虎虎生威。闹帐时阻令、发笑,与元帅对答,从容不迫,只嗓不宽裕,有所影响。二场边挂,高歌“黄龙滚”,歌喉渐好,加之舞蹈身段,可见中路同志奋力,踢腿塌腰,一招一式,却不含糊,几处亮住,更显威严。纵是奚氏年长,嗓不耐唱,犹能歌舞一番,少有漏字,不多吁喘。观战时,奚之高宠坐于后场桌上,见岳帅败北,则要出马,一句“抬枪带马”叫板声起,嗓音略虚。下桌唱“上小楼”,“气得俺”,嗓更好于前,上马提枪,大耍枪花,将一杆铲头枪耍来,虎虎生风,一个“铁板桥”走来,更不含糊,而不教人担心闪失。场尾一个背枪亮住,于欢送掌声中,威风下场。后面“大战”场时,则换为国京一团青年,小郭自国戏毕业入国京,也以《雁荡山》、《火烧裴元庆》等出汇报于台前。今场演后高王爷,正在年轻,提枪出马,大战金兵。郭亦是着蓝靠,持铲枪,打兀术对枪,打黑风利枪锤,几处开打,扔枪接枪,铁板桥,都不含糊。小郭正在青年,打功自不必言,只接奚氏后场,还显青涩,大推磨、蛇蜕皮之大战场面少些威风,而挑车场上,要唱“叠字犯”牌,总显尚不若中年武生从容,更显气涌。而去兀术、黑风利者,两花脸角色,皆为同团青年,都与武生有对手,三位开打把子若更严密则更好。去岳帅之老生,约得大连剧团角色,曾有于央视“空剧”节目展示,今场见与国京一团合作,念做认真,开打亮相处,可再舒展大方,整体于大团中不显小道。看来,今时院团中武戏不易,而唱武生、武花等角色享名更难,更受辛苦。饶是奚氏有叫座力量,也仗其功夫不辍,刻苦而成。今之青年,且待更多历练,自觉上进。
前面三出,《舍子》《坐监》和《红娘》,三位旦角,各有展示,全场则三个旦角唱死一个武生。
开场红娘,演“花园”和“佳期”片段,也是唱念集中演法。《红》为荀(慧生)先生本戏,而今荀学则为显学,三代传人更有不少传唱。今场派二团小张演红娘,晚近张于国京发展不少,又有拜师等等,电视录像不少。花园引路,张之红娘便花枝招展,走出台来。水袖拂土,关门取香,一段做派,方今之花旦,皆是今人学烂漫,反显做作了。此场则唱“叫张生”一段流水,边使“棋盘舞”,兼要小生身段配合,予听荀本少,只看看热闹,见见水袖翻飞之身段种种罢了。后面演“佳期”,则唱“小姐呀”一段,予听小张唱工,总显气弱。
二场六月雪,演“坐监”一段,则是唱工集中,程派旦角演窦娥。小李也算新人,供职年不算久,歌段程腔,倒是从容大方。李之窦娥,青衫角色,项戴铁链,由禁婆唤出听其出场几句散板,嗓清味正,不多过失。被责跪地哀,先念后唱,听其白口,似不及唱工挂味,而一段“哭头”,却也有些味道。告后面落座,歌段二黄慢板,规规矩矩,效果也正不错,二句起落腔有掌。见蔡婆时,唱小导板,也不过分,后面快三眼,味道稍淡。总体不失学程味道,也不一味唱憨,且看火候渐熟,能受重唱。去禁婆、蔡婆之丑婆、老旦,也是一团成熟艺员,丑婆也较规矩,老旦歌调就低。
三场为二堂舍子,二团两位青年担纲,学自李(维康)、耿(其昌)合作改编版本。李、耿当年合作不少改编新戏,旧瓶新酒,也合彼时文艺风貌,予倒较少听过二君新作品,可能最多印象则是合作探母坐宫罢了。今场听郭、李合作,才得领教领教。戏本是《宝莲灯》事,还是沉香、秋儿归家禀告打死官保,争相抵命。刘彦昌夫妇因舍子事而争,只改秋儿舍身赴死,而王夫人则为主角,加重唱工。旧戏时生旦对儿戏,旦角上场法也有改良。今听新本,老生念对儿上,改为唱上,出来唱西皮原板,腔调新曲。去老生者,则为李耿之侄,承其家学。待沉香、秋儿禀打死人后,老生仍是坐正场唱“昔日里”一段快三眼,小李歌来也显规矩,行腔吐字却也大方,予视其嗓不耐重,闭口字好于开口,今场发挥较比不错,也够挂味。插言老生虽唱旧腔,确是新词。老生唱至段尾叫散留句,旦角上场“缝腿儿”,不用再唱“导板”而上。中间旦角持家法拷问二子,二子感念手足情谊,争相赴死,老生让旦角下决断舍子,还要翻高而唱。后面旦角再唱导板、回龙、慢板、原板,大段二黄,词句示其如何“思想斗争”,腔调繁重,小郭自出校门入团,演了不少新戏,也算能唱得了。托福,俺又观摩学习一出。
节目单:
《红娘》
红 娘———张佳春
《六月雪》
窦 娥———李文颖
《二堂舍子》
王桂英———郭 霄
刘彦昌———李 博
《挑滑车》
高 宠———奚中路、郭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