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周三,《空中剧院》播出了黑龙江京剧院演出的传统京剧《打金砖》。主演:杨洋等。这是一出言派的《打金砖》。
不知怎么回事,最近一段时间,看《空中剧院》的播出,似乎少了一些要“漫话”的激情了,不像先前看完播出,那种要写“漫话”的冲动如此强烈。不是戏不好,也不是表演不吸引人,可能这是一种“审美疲劳”综合症吧。呵呵,你看,我为自己的懒找了个多么好的理由。
同时,在近段时间发现,要回复论坛的一些帖子,似乎遇到点了难度。每次想在一些老师的帖子后面表达一点想法,会出现“你的电脑安装了什么什么防火软件,请开通后再试”的字样。这样的情况大概有三四天了。冷不丁有那么一两次或三四次的顺利通过。心里那个纠结哟。后来就干脆对电脑进行重装。呵呵,现在似乎比较顺畅了。
所以我在这里要说电脑的事,因为看到先前论坛有许多老先生在向版主“求救”论坛出现一些状况,这儿,我只是想提供一点我的经验给老先生们,也许,有些问题的出现不是论坛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电脑问题,不妨,将电脑重装一下试试。市场上有这样的光盘卖的。一般7、8元钱一个。
这里,我先谈一点点看了《有些名义上的创新实际是倒退》这篇文字的想法。觉得,对京剧的“创新”的讨论是很必要的。的确,现在一些新编剧有“劳民伤财”的倾向,落得两头不得好的结果。既然是讨论,我想,我们不光要发出批评的声音,还应该有另外一种声音出现。即对京剧的“创新”指出一个方向来。“发展是硬道理”,关键是要怎样去发展。坦率地讲这样的声音似乎不多。希望能够听到多一点的“怎么做”而不是“做得不好”的声音。
呵呵,有点“狗拿耗子”的“不务正业”了......
说杨洋主演的《打金砖》。
毫无疑问,周三播出的这台《打金砖》的表演是精彩的。相信,每一个收看了《空中剧院》播出的观众老师和我一样,被杨洋等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所感染。
黑龙江京剧院的演出,在《空中剧院》里播出的次数不算少了,但我以为,就这次的播出(表演),无论是演员个体、还是整个舞台的渲染,属上乘之作。
之所以这样说,且听俺这冒牌的戏迷慢慢地道来:
大家知道,言派艺术以唱腔的别致取胜。但,杨洋没有在唱腔的“别致”上大作文章,而是顺势而为,在动听的旋律里,运用言派唱法的字重腔轻特色,把言派艺术的精髓融入到刻画人物的表演之中。在字与腔、腔与情、情与人物内心等处理上,感觉到,杨洋也是下了一番努力的。同样是【二黄】唱段,《上天台》里的演唱和《打金砖》里的演唱,就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使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流派特色的唱腔有机地成为一体,给人以一种极大地享受。
在彰显言派娓娓动听的唱腔同时,杨洋又很会利用自己的目光和搭戏的演员互动,从而增添了舞台的气氛。达到了一种“让观众知道演员在干什么”的艺术效果。
《上天台》时,郭妃在向刘秀哭诉“铫刚剑劈我父”时,杨洋有一个小小的眼神表演。我理解是,此时杨洋的这个眼神,应作“暗吃一惊”解的。《空中剧院》有几版《上天台》的播出,但,似乎在这个情节里演员的表演,难以给人一种提示,表情是“无动于衷”。
自然,《上天台》的精彩之处是刘秀的【二黄】唱段了。我在看这一段的表演时,很被舞台上君臣之间的这种“交流”所感染。刘秀的表演,在严肃的铫期面前,是如此的可亲可近,且,“永不戴孝保定了寡人”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恩表情,在杨洋的目光里,表达的可谓淋漓透彻,眼神里还夹杂了一点讨好的成分,这样表演,让后面出现刘秀斩铫期的情节,可以在观众的心里产生一种冲击感。
不仅仅是杨洋有生动的表演,认为,蒋兰兰对郭妃的塑造,也是比较成功的。蒋兰兰表演时,你随时随地可以感觉到郭妃心怀叵测的阴险及表面上对刘秀的奉承。在“劝酒”的表演时,郭妃或“进”或“出”,内心和表面,用戏曲表演的程式,展示出了人物的特性。不过,稍稍觉得,郭妃的妆面是不是有点脸谱化之嫌了。倘若郭妃的妆往“媚”上靠一靠,而不单单是带着“凶”的样子,再结合演员的表演功夫,这样,舞台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了。另外,以为蒋兰兰的演唱,也最好象念白和表情表演一样,在字句的轻重处理上再讲究一点,就更美了。
虽然觉得在《打金砖》时,杨洋的身手不凡,边唱边摔,这对演员气口的掌握是个考验。但在对人物情感的处理上,是稍逊于《上天台》的。当然,这也许是戏的看点不同所致吧。不过,还是希望杨洋在今后的表演里有更精彩的体现。
哈,完成了一篇作业啦。心里有点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