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周六,《空中剧院》播出了京剧《珠帘寨》。这是北京京剧院杜镇杰、张慧芳项目工作室“寻梦 承泽”骨子老戏精选剧目展演之一。这次展演,一共有24场骨子老戏,真希望《空中剧院》栏目组的老师把这24场戏都录制下来,让全国的喜欢杜镇杰、张慧芳两位老师表演的观众,饱眼饱耳;最主要的还是让两位老师的表演风格能够得以弘扬发展。
每个戏迷观众对《珠帘寨》这出戏的看点都已经了如指掌了,而舞台上的精彩已悉数收入观众眼睑,如果我再在这里来说一通戏的看点之类的废话,便会遭人厌的,本来就是一棒槌还要楞充里手,你讨厌不讨厌呀。得,咱得有自知之明不是。
但这一统废话又是由看《珠帘寨》而来,所以字里行间还得带上看戏的感受不是,不然的话,这通废话就没来缘了。您就多包涵一点吧。
看杜镇杰老师的戏,你会被他在舞台上的表演所释放出的磁场吸引。不论是什么角色出场,只要他一站在灯光下,你就会感觉到出场的是剧中人;有时候是幕帘内的一声导板,人物的情绪,在不经意间开始在舞台上弥漫开来。于是,目光就会不由自主的聚焦在他所扮演的人物身上了。
自然,听戏听戏,听的还是演员的唱。一个好演员必定是具备了一条让观众赞叹的嗓子的,不过,这还不是作为一个好演员的全部。很肤浅的认为,唱,固然是排在头一位,但还需要有动人的表情来诠释唱腔,如此,舞台才叫绘声绘色。凭心而论,每个上台的演员都力争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够打动观众,但问题是,在演员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时候,观众是否看懂了演员表演的意思,如果舞台上的表演不能够达到让观众有身同感受的感觉,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即使这个演员的表演,在行家眼里是怎么怎么的好,仍然是缺乏吸引力的。因为表演是给除了专家以外的大部分不是专家的观众看的。
似乎,看杜镇杰老师主演的戏,不存在这样的疑惑。或专家、或资深戏迷、或像我这样的棒槌,也能叫出一个“好”来。比如,象这回的《珠帘寨》,再比如先前播出的《红鬃烈马》、《伍子胥》和年初的《龙凤呈祥》,等等。
其实,这些剧目,《空中剧院》播出的次数也不少,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我也算是通过《空中剧院》看了不少老师及不同流派的表演了,但能够有看杜镇杰老师的传统戏那样有明显的人物感的,不多。
写到这里,我又要在各位老师面前献丑了,务请各位演员老师、戏迷老师担待担待再担待。
所以说一些表演缺少吸引力,不是说舞台上的举手投足不规范,而是觉得太规范了。以至于只有行家里手才能看懂。到现在,我渐渐地体悟到为什么先贤们要说“京剧演员(可能也是戏曲演员)是戴着镣铐的自由舞者”这句话了。这“镣铐”,便是不能逾越的程式表演;而“自由”者,就是要把角色的喜怒哀乐溶化在“镣铐”里,导致“镣铐”不再是“束缚”舞者“手脚”的障碍,达到表演出神入化的境地, 从而增强京剧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呵,我这“漫话”,有点“水漫金山”了。
回过头来,还是要说《珠帘寨》的精彩。我在当晚看完播出后,用了“情趣、妙趣、风趣,三趣合一”在“聊戏贴”里说了观后感。现在再回味一遍演出过程,忽然觉得,李克用和程敬思对唱的那段【快板】,与想象中的精彩,稍稍的有点距离。
哦,对不起,各位老师,请原谅一位京剧白痴的痴言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