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周六,《空中剧院》直播了京剧《锁麟囊》。主演:迟小秋。另外还有徐孟轲、郎石林等。
从今天晚上开始,《空中剧院》拉开了“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演出”播出的帷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还将会有程派的经典剧目在《空中剧院》里播出。都是直播。除了《锁麟囊》,还有《文姬归汉》、《春闺梦》、《京剧折子戏专场》、《碧玉簪》和《梅妃》等。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在《空中剧院》的播出时光里尽情享受美妙的程腔程韵了。
观今天晚上的《锁麟囊》,绝对是一次赏心悦目之旅。迟小秋老师的表演已经进入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然后,再在徐孟轲、郎石林、侯美、张凯、杜喆、梅庆阳等几位极具表演特色的老师的配合下,今晚的这出《锁麟囊》是名副其实的满台生辉了。
很明显的感觉到,小秋老师为这场演出是做了精心准备的。首先是在人物造型方面,从妆面上缩短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年龄差距,从而使得人物形象达到了赏心悦目的效果,同时,小秋老师演唱和念白时的口型,与平时看到的表演也有所不同,增添了美感;演唱上,小秋老师不是有意在凸显程先生的唱腔特色,从一开始的【四平调】到“春秋亭”的【二六】转【流水】,演绎得比较平稳,但在字与腔里,程韵如氤氲在弥散;将“唱”和“做”进行完美的结合,让表演给人以水乳交融的感受,是小秋老师这次演出给我的最难以忘怀的体验。
不论是在看嫁妆或是在“呵斥”梅香还是在让梅香递送“锁麟囊”等等需要有角色之间交流的一些点上,你可以看到薛湘灵与配戏演员的眼神交流以及在彼此对视中薛湘灵的心里无声之言。特别地说一下小秋老师在看一对花瓶时的表演。此时,薛湘灵的脸上带着一种不屑一顾的表情慢慢地走到舞台中间,缓缓地转身(侧身),貌似一点点地抬起眼皮,在鼓点里,眼睛逐渐睁大,目光在花瓶上稍作停留,然后,在梅香的“富贵有余”声里,目光里的一种对花瓶“心仪已久”的光彩,随着脸上满意表情的流露,“做”得有声有色,令人回味。这是薛湘灵百般挑剔之后的“柳暗花明”。
自然,“一霎时”的声泪俱下,应该是今晚最令人动容的表演了。
不仅主演如此,即便没有站在舞台中间的配演的表演也相当出色。仅以赵守贞在听薛湘灵细诉“锁麟囊”里的珍宝时的表演为例。在镜头出现有赵守贞的画面时,你可以发现,这边薛湘灵在“慢慢地道来”,那边赵守贞脸上露出的表情——既有对所言的珠宝的默许,更有对眼前这位改变她命运的人的一种感恩之情。另外,张凯的卢员外在听到眼前站的是恩人时的表情也比较明显。如此,舞台就被表演“填”的满满的了。这一节表演,在以往看《锁麟囊》的播出时是不多见的。
不多见的,还有小秋老师在这出戏里的水袖和台步、身段、眼神。
说真的,自打看完小秋老师的《宋家姐妹》后,基本上,没有再在《空中剧院》里看到小秋老师的大戏了。虽然,从第一次看小秋老师的《锁麟囊》的印象还刻在记忆里,但也几经岁月磨损了。唯一清晰的是戏的最后“赠木桃”时薛湘灵与赵守贞“一退一进”三步的水袖与台步到最后造型亮相;还清晰的是,记得当初写“观后感”时的末了一句是:小秋老师的这段华丽的表演,将是我每一次看《锁麟囊》的评定标准。
这几年,也看了不少回的《锁麟囊》的播出了,但我都无法体会到演员在此时表现出的一种“从容”和“相谦”。不是在“赶”节奏便是有在为表演而表演之嫌。
我以为,小秋老师在这场演出里,已经进入到了一种把人物的情感、表演的技巧、流派的特色结合于一体的境界了。当你在感受薛湘灵人生里的酸甜苦辣时,可以体味到了先生的脍炙人口的唱腔;当你在为薛湘灵命运的跌宕扼腕时,舞台上彰显的先生的表演特点——朱楼里美不胜收的水袖、精巧的台步,以及在“三移位”时细致的台步与水袖融合的表演时的人物心情表达——细腻的做工,可以理解到为什么先生的舞台艺术表演会有震撼力且经久不衰。
自然,整出戏的改编,似乎有点与往常看过的不同了,有一种被“精简”了的感觉;另外,倘若梅香的表演稍稍的“收一点”,我想,戏一定会更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