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戏曲学院剧场演出了张火丁的新编京剧《梁祝》。整个剧场演出满坑满谷,过道里坐满站满了观众,80%是学生,全是帅哥美女。看来是为本校同学们的专场演出,而且戏票上也专门打上“公益演出,请勿出售”字样。整个演出2个小时,梁山伯由本院贾劲松老师扮演。配角中有常上电视的刘宸,在戏中扮演媒婆。
由于是新编戏,舞台布景自然不同于传统的一桌二椅,背景灯光都是写实现代派的,开始还真不适应,这是京剧舞台吗?但是随着张火丁老师和贾劲松老师的精彩表演,自己也慢慢接受了这写实和追求唯美的舞美设计。虽然很多戏迷朋友也包括我个人对一桌两椅是情有独钟, 不喜欢繁杂的背景道具。但从百花齐放的角度,我觉得也不应该一概排斥新编戏使用现代舞美技术。特别是要吸引未接触过京剧的年青观众,一桌两椅的舞台的确是缺乏些诱人魅力。嗨,想开了,反正新戏的新舞台布景也不会强加在传统戏上,碍不着老戏什么事,更不会伤害老戏,所以抱着新鲜好奇的态度去欣赏,觉得也挺好的。
火丁老师的演出反响强烈自然是没说的,贾劲松老师的梁山伯小生形象老生唱法也别居一格,掌声和叫好声不断。与近年来新编戏相比,我觉得此版《梁祝》唱词清新上口,雅俗共赏。既不象有的老戏用词太水,也不像不少新戏用了太多现代词汇,看来编剧的文学功底深厚,令人佩服。在唱段和唱腔的安排上, 有几段抒情的慢板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英台与其父的一段流水对唱令人印象较深。我个人觉得这个戏如果常演,在电视里经常播放,其中的一些唱段是可能流传的,其码会有人想听第二遍、第三遍。
本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加入了几段烘托氛围的女声伴唱,效果就像电影里的抒情镜头,但其旋律好像京剧的味道不是特别浓。
本戏的结尾也很特别,采取类似晚会歌舞的形式,舞台美轮美奂,绚丽辉煌,完全不同于传统京剧。可能有的老戏迷会说“又跑偏了!” 但我觉得这也是本戏的一个亮点。换个思路,世界不正是因为是其多样性才丰富多彩。如果京剧全是一个模子,岂不是太单调了。咱不能作茧自缚,让京剧发展的路越走越窄。如果实在看不惯,就全当这些创新是吸引年轻人的诱饵吧 。总之,我觉得京剧在创新时只要不糟蹋老戏,怎么创新都可以。成功了,观众喜欢就自然流传;失败了,无人问津也就自我淘汰,没什么了不起的。
两个小时演出,所有的观众都看得津津有味,没有听到喋喋不休闲聊的,也看不到随意走动的,当然过道都被观众挤满了,想动也动不了。插播一个身边个小镜头:演出开演了十分钟,一个20来岁的帅哥手拿一张戏票,历尽千辛万苦,迈过过道上坐着的人群头顶,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自然但座位早已被占。坐着的人不好意思,立即起身让位子,帅哥一见是位美女学妹,虽然不认识,但帅哥马上绅士地说,“别让了,你还坐椅子,我坐地上,”美女拗不过帅哥,只好重新坐下,帅哥坐在旁边过道看完整场戏。看来美貌绝对是生产力!
演出谢幕后,火丁老师加唱了一段春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