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周三。《空中剧院》直播了京剧《赵氏孤儿》。这是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对抗赛的第三场直播。主演:穆雨。
已经有时间没看到穆雨在《空中剧院》里的大戏了。说真的,在还未看到播出时,心里是有点“嘀咕”的,不知道这次穆雨在这台戏的大梁挑得精彩程度会有几许?
这样的想法,便有一些对不住穆雨了。不过,似乎穆雨的表演没有对不住我的“对不住”,所以,看完戏后,在“聊戏贴”里我写下了“再看穆雨的表演,觉得,大有进步”的感叹。纵观全剧表演,穆雨的表演渐渐地从“娴熟”向“成熟”过渡了。当然,这个“成熟”的路还很长,也许要走一辈子。如果穆雨要将京剧进行到底的话。
在观演出时,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什么叫京剧是与时俱进的?”我认为:所谓“京剧是与时俱进的”,应该指欣赏京剧的表演方式的一种递进。也就是说,对于京剧的观赏,除了保持习惯的“唱念做打”外,还要看演员对人物塑造。也就是说,现在的京剧演员不仅要具备作为京剧演员的各项技能,还要有塑造人物、使人物栩栩如生的本领。用表演人物的鲜明性、生动性来吸引观众。这样,京剧(戏曲)舞台的生命力会不断的增强。
呵,一点胡言乱语。请笑纳。哈哈。
因为这次《赵氏孤儿》的播出作了有了场次的提示,所以,这次,我试着以每一场的表演来说说看表演时的感受。这也算是“与时俱进”的另一种表现吧。
第一场《赵盾谏君》:这场戏里,屠岸贾(李杨)的表演有气势和人物感。魏绛(李小培)刚一开始的念白出现了雌音,好像通过演唱调整了过来;看公孙杵臼(张凯)、魏绛、屠岸贾三人的对戏有一种紧张的气氛;以为这场戏里,赵盾(谭正岩)的唱没有发挥好,做,则缺少一点人物的“发怒”的状态,目光太柔和了;这一场戏,比较欣赏屠岸贾、公孙杵臼的表演。
第二场《刺客触槐》:不知怎么回事,觉得今晚,谭帅哥的表演有失往日水准了。
第三场《闹朝扑犬》:无论是人物神态的呈现还是身段、念白语气的表达,觉得,屠岸贾的表演为这场戏的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在赵盾与屠岸贾关于“刺客”的对质上,屠岸贾的“一硬”“一软”,很有层次;相比较,赵盾的“正气”就示弱了。我想,对于赵盾的塑造,应该用目光去“逼视”他的对手的。这场戏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张建峰饰演的角色。念白和表现出的那种大义凛然,很有感觉。
第四场《程婴报信》:觉得,这场戏里,程婴(穆雨)的精彩不仅仅是在身段上,还有念白,语气的轻重的把握是关键;同时,还要让程婴此时的心里状态对观众有个交代。也就是说,此刻的程婴还在“平凡”的阶段,待到了要“盗婴”后,再一点点的把程婴的“英雄本色”表现出来。
这场戏的几处表演可看,程婴在想办法(盗婴)时的身段和眼神;庄姬(窦晓璇)、卜风(常秋月)的表演,气氛的营造比较好;屠岸贾上马时的那种得瑟的感觉不错。
还有,想,这时的程婴的身段,在表演上可否添加一点力度,以示和“15年后”的表演有区别。
第五场《进宫盗孤》:卜风的表演人物感很明显,在听到有人揭榜后的一点喜悦表达及对周围的观察,演绎出了深宫内的森严;庄姬对孩子的情感的表达也有感染力;这场戏,应该讲,穆雨的一些身段做得不错,嗓音的发挥也动听,如果在唱句“婴儿他哭得我胆战心又慌”的“胆战”两字上的表现再明显一点,然后在身段的烘托下,那么,人物的心理表达就更好了。
第六场《韩厥盘门》:虽然韩厥(王磊)的唱一般,但人物气势很强。同时,在听到药盒里的哭声时,那句轻问“有人声在内”很有意思。以为,程婴的上场在“急匆匆”时还要眼观四方,后,看到韩厥时再作“故作镇静”之态;在韩厥第一次让他过关时,是否略作“侥幸”之状,在听到韩厥第二个“转来”时,不要即刻转身,用背影的“一哆嗦”来显示此刻程婴的内心,再转身;
穆雨在这出戏里有不少的身段亮相,且还有髯口表演,我以为,还是比较能够体现人物的。不过,这仅是在“形上”。比如,这场戏里的一段念白,就难以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了。或语气、或神情,以为,还要有更多的积累。
第七场《定计救孤》:以为,这场戏里,公孙杵臼的表演要显得老辣一点。呵呵......
第八场《程婴献孤》:这场戏,觉得,人物感比较突出的是卜风了。眼神、状态、神情、念白,使得人物的感染力比较强;程婴的念白“特地前来密告”中“密告”两字处理得有人物特色,表现出了程婴献孤的痛苦来;还有打公孙杵臼的身段表演比较连贯;而最后程婴望着被摔死的儿子时的状态及下场时的台步,人物情绪的体现都很饱满。
第九场《班师回朝》:稍稍觉得魏绛的气势略淡了。
第十场《进宫打婴》:开始,觉得庄姬(姜亦珊)和她的丫环出场有点脱离剧情了,略有笑意,而丫环的笑更灿烂;但庄姬听到魏绛来访时的表演,就进入了人物了,那段【西皮二六】“想起此事肝肠断”有点如泣如诉的感觉,神情的表现也动人的;唯一觉得魏绛的【汉调】没发挥好。
这场戏里的程婴出场,已经是15年后了。我想,这时的程婴,除了形体上表演出“老”来,更应该从目光里给人一种具体感受。还要考虑到程婴的15年来的忍辱负重。这便是15年里的一种历练了。所以,我想,这场戏里除了在外形给人以“老”,还要在眼神的表达上让人感到一种“老辣”。
程婴被打时的身段很好看。另外,感到,15年以后的程婴的妆,太白了,是不是可以增加一点色彩以便让人物感突出一些。
第十一场《阴陵遇母》:以为,这场戏里庄姬的表演比较有气氛,尤其是听到赵武(魏学雷)是程婴的儿子时,从那种对自己儿子的怀念的神态目光里的柔情转向一种仇恨和咬牙切齿目光变得凶狠,很有感觉。
第十二场《观画说破》:这场戏,以为,赵武的配演不错,人物感明显;在听程婴“说破”时有响应,人物之间的交流营造出了戏的气氛。一段【反二黄】,比较流畅;念白里,如“俱都斩尽杀绝了”的“绝”、“摔死了”时的颤抖,等等,达到渲染剧情的效果。
第十三场《报仇雪冤》:呵呵,第一次觉得杀死屠岸贾有一种痛快之感。
呵呵,作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