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军装,她是全军唯一一个京剧团的“80后”团长;换上戏装,她是多次在全国青京赛、全军大赛荣获金奖的当红青衣名角儿,她就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京剧团的新任团长丁晓君。今明两晚丁晓君将率战友京剧团三代京剧人在国家大剧院主演《谢瑶环》、《玉堂春》两台大戏。为她跨刀的是年过七旬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当今叶派掌门叶少兰。奚派老生名家、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也将登台助演。而丁晓君的恩师、82岁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也将亲临现场,为爱徒助阵。
开了三个“撂挑子”的
今年年初,33岁的丁晓君正式上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京剧团团长。见到她时,一头俏丽短发的她身穿一身精神合体的军装,身材娇小,面容清丽,眉宇间既有青衣的柔美,又有军人的英气。因为长得年轻,她看上去就像是刚入伍的新兵,但实际上1998年就进团的丁晓君,已经是一名军龄16年的“老兵”。虽然在战友京剧团,丁晓君年龄最小,但自从当上了团长,她神情中已经越来越有几分不怒自威的领导威严。因为对她来说,既要管理好京剧团中比她大的团员们,还要带领着曾经有着光荣历史但后来走进低谷的战友京剧团再创辉煌。
年轻的丁团长一上任,便有新气象。她首先抓团内作风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搞各种业务集训。她一上来就开除了三个不遵守规章制度“撂挑子”的聘任团员,同时也请回了老艺术家镇场把关。然而刚当上团长时,丁晓君也曾迷茫过,各种琐碎艰巨的任务,让她晚上常常失眠:“整个脑袋就像要炸开一样,感觉脑筋在跳,根本睡不着觉。” 很多人都觉得丁晓君有点变了,从前台上温婉的大青衣,变成了严厉的小领导。丁晓君自己也承认,“确实有时火气比较大,领导也说我‘晓君哪来的一股气儿?’”但她平静下来后想到,自己从11岁开始学戏,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唱戏的,“没什么比学戏更难的事儿了!在这个新岗位上,我也要慢慢学习和成长。”
现在,对于丁晓君来说,平常的生活经常是穿着军装开会,布置任务;脱下军装就换上练功服或戏装,走进排练场或舞台演戏。如何协调军人和艺术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之间的转换?丁晓君说,“战友京剧团的团训中有四个字,‘自然’、‘严谨’,就是既要有严格的规矩,又要有艺术的伸展,严谨不是约束艺术创造力的,而经常是为艺术创造力服务的。比如排练场里,就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高水平的排练质量。”
完成父亲的遗愿嘱托
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是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在去年8月改编演出的一台大戏。在戏里,丁晓君饰演主角吴清华,里面凝聚着全团的心血。去年该剧排演时,正赶上丁晓君父亲病重。对她来说,人生最大的打击,是在最后演出前,父亲因病辞世。“父亲生前一直想看我演《红色娘子军》这个戏,排练时他也曾带病到排练场去看。彩排时,他病情严重,坐了五分钟就坐不住了。最后,他没有坚持到看见我正式演出,他去世之前对我说:‘我不会连累你的。’” 说这话的时候,晓君的眼圈红了,但坚强的她没让眼泪落下:“那是我人生最艰难、最难熬的时候。我都挺佩服自己,不知怎么把那三场演出给坚持下来的。我当时就想着,我是军人,我是我爸的女儿,为了大家的辛苦和荣誉,我一定要坚持下来。那三场演出的状态,跟我以前排练时的状态不一样,我第一次把舞台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从来在舞台上没有那么真实的感受。这三场演出让我快速成长,是父亲用他的生命把我又向前推了一把。”
丁晓君说:“我爸生前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我能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原来我理解不了,觉得能把戏唱好就不容易了。但现在我希望他在天之灵能够看到我的成长。我感谢爸爸,他不但给了我生命,而且在我人生上升期给了我特别大的助力,给予了我实实在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