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琪剧照
韩亚男剧照
刘芮莹剧照
胡嘉博剧照
安晶瑜
在麒麟大舞台,一进场有面展示墙,每周六晚上演谁的戏,谁的照片会被挂在这里。大连京剧院的年轻演员们,几乎都上过这面展示墙。在他们心里,这里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他们大部分从年幼开始学戏,如今的每天,他们都会在麒麟大舞台排戏、练功,在这里洒下汗水和泪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得正是他们。
70后、80后、90后,不论男女,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撑起一小片天空。那些本应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轻人,有的还是孩子,更是早已习惯了舞台上的磕磕碰碰。在他们脸上,少了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稚气,却多了一分凝重成熟。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舞台离不开他们,而他们,更离不开京剧舞台。
她们——
王安琪 古典中透着坚韧
女,工青衣,出生于1990年,2002年进入大连艺术学校学习京剧,师从闻占萍老师,曾学习《武家坡》《大登殿》《坐宫》《大保国》《二进宫》《游湖》并登台演出实践。2005年师从张冬梅老师学习《霸王别姬》《玉堂春》《游龙戏凤》《浣纱记》《赵氏孤儿》《猎虎记》等戏,2008年毕业后进入大连京剧院工作至今,梅派青衣。
在早前的一次聚会上,记者曾见过21岁的王安琪,她戴着时下流行的无镜片红色框架眼镜,身穿碎花长裙,和同龄女孩一样青春洋溢。直到她起身为众人清唱了一段《贵妃醉酒》,那个身段、那个唱腔,才突然彰显出她的与众不同。唱京剧的女孩子总是透着古典美,看似柔弱,实则坚强,更有一丝坚韧不拔的韧劲。一场《陈三两》,大段大段的唱腔,王安琪要跪在硬毯上近一个小时唱完。
韩亚男 不会放弃京剧
女,工老旦,籍贯河北。1989年出生,毕业于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校,2008年考入大连京剧院,担任老旦。曾获大连市职业技术大赛金奖、大连新人新剧目金奖等,常演剧目《对花枪》《岳母刺字》《目莲救母》《钓金龟》《罢宴》等。
两年前,22岁的韩亚男为当年的大连新人新剧目比赛做准备,节目曾被杨赤院长否定多次,但她仍不灰心,在前辈的不断敲打、修改和自己的努力下,韩亚男一举获得了比赛的金奖。
韩亚男告诉记者说,自己班级当初有三十个人左右,目前只有两三个人还在唱京剧,其余都改行了,“有做幼师的、当公司文秘的、演话剧的,唱京剧的最少。”韩亚男有些不理解:“好不容易学出来的,特别不明白为什么要改行,我是不会放弃的。”唱京剧非常辛苦,有时嗓子发炎却赶上有演出,韩亚男从没说过“不上”,只是告诉给自己拉琴的师妹安晶瑜“高调时稍低一点……”
安晶瑜 感激师姐对我的照顾
女,琴师,1993年出生在辽宁丹东,2003年考入沈阳京剧院附属艺术学校,2009年毕业考入大连京剧院担任乐队京胡手。师从徐元珠、艾兵等老师,曾获京剧京胡首届全国大赛银奖、大连市新人新剧目金奖。常伴奏剧目《对花枪》《岳母刺字》《罢宴》《钓金龟》《目莲救母》《锁五龙》等。
在京剧院里,给韩亚男拉弦的是小她4岁的小姑娘安晶瑜。安晶瑜打心里感激这位师姐,“因为我年龄小,当时又刚到院里不久。当安排我给师姐拉琴时,师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大概是一种只有女孩子之间才会了解的感受,身为年长的师姐,韩亚男对安晶瑜也照顾有加,常主动把谱给安晶瑜。刚开始磨合时,也会出现不少问题,说到韩亚男,安晶瑜说:“她特有师姐样,大度宽容,让我放心大胆拉琴,等不一样时再说。”
安晶瑜今年18岁,丹东人,来到大连刚两年。像她这样家在外地的并不少,好在院里安排有宿舍,大家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在外工作并不算辛苦,“就像玩一样,我把它当做一项娱乐。”她说。曾经有两个月工作繁忙,没有休过一天。院里后来特地给大家放了三天假。“这几天呆的快闷死了,只能天天对着电脑,就想着快点上班。”她说。
只要有戏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撑
生活中,她们也是一群青春洋溢的女孩子,韩亚男、王安琪、刘芮莹、胡嘉博、安晶瑜,她们年龄相差不大,在舞台上是配合默契的搭档。排戏、练基本功,是每天围绕她们进行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也从没觉得闷。尽管当初从戏校毕业时,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改行,但她们依然坚持了下来。不论是主角还是龙套,每个人都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21岁的唐雨明虽然演的都是小角色,却也常在微博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舞台下她们是关系很好的闺蜜。和同龄人一样,她们也喜欢K歌、喜欢玩微博,喜欢逛街、也喜欢追看时下热门的电视剧《爱情公寓》。
对于几个家在外地的孩子们来说,最难过的日子恐怕就是节假日。有时演出多,大年三十以及大年初四都排上了剧目。她们只能演出结束后,星夜兼程地往家奔或急匆匆地从家乡赶回大连,好几次的元宵节,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看着别的家庭团聚,她们呆在宿舍里难过得想掉泪,却谁也没表现出来。家里来电话了,每个人异口同声地告诉家人:“我们都在一起呢,买了好多吃的,放心吧。”挂掉电话,看着桌上满满的食物,却没人能吃得下。
和网络上的非主流90后们不同,这些女孩子太懂事了,“报喜不报忧”是她们的一贯原则。“离家远点没什么,只要能唱戏,只要每周都有戏,这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撑。”安晶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