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辛宝达先生应朱世慧之邀来武汉传授《逍遥津》一剧。沉寂多年的高迷圈子又活跃起来。很多朋友打来电话询问详情。爱高、筱荷等好友还专程从外地赶来武汉,连日跟随辛先生,全程见证了传艺和演出的过程。杂七杂八说点感想和诸位分享。
首先得说朱世慧院长,大功臣啊。这么多年功劳有三:一、弄得来钱,二、请得来人,三、培养了演员和观众。辛先生是朱院长请来说传统戏的第132位教师。像湖北省京这样下大力气培养演员,重视传统戏的传承和演出的院团,全国也没有几个了。省京年轻演员的进步有目共睹,演出质量也明显提高。他们长期坚持演出,捂热了整个武汉戏曲市场,培养了大批忠实观众。甚至对市京、市汉等院团也起到了带动作用。看看@编辑俊杰 老师的微博就知道:现在武汉的戏剧演出市场,可以说是三十年来最活跃的时期。朱世慧请动了宝叔,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朱院长说得对:“宝达,咱得给老祖宗留东西!”我听这话的心里都热乎乎的。
《逍遥津》原是大路戏,以前唱的演员多了去。刘鸿声演另是一路,写的新词和孙菊仙迥异。高庆奎此戏以孙为基础,广采各家之长,当时剧评家说高的逍遥津是非孙非刘自成一家。李和曾此戏为高庆奎亲传,在中华戏校时期就已经成为他的常演剧目。1939年初,戏校还排出了全部《魏蜀吴》即白逼宫、战合肥(张文远威震逍遥津)、单刀会串演而成。当年戏单上还特意写明是高君庆奎、李君洪春亲授。辛先生这戏最瓷实,学了两三年,李和曾先生花了很长的时间,说如何用气用嗓,怎么练功,然后才是说腔说身上。
辛先生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李和曾中风后,师弟们再来北京学戏,都是先去他那说身段,说路子,说大概的腔。然后再到李先生家细扣。我想看排戏,又不敢看,始终提着一颗心。心里也有问号:“李衍茂行么?”同时也知道辛先生说戏以严厉著称,怕李衍茂接不住。如果这次教学效果不好,以后任谁再请,宝叔出山可就难了。一帮人在宾馆聊起来都担心。果然,光开头一个引子,老头就给说了十几遍,务求达到效果。
担心归担心,咱们戏迷能做的,只能是尽力保障后勤~~~~~这里不得不提到@楼上楼来也 同学,这么多年不喝了。这次宝叔来武汉他也“把酒戒来开”,哥几个连着四晚上陪着,他是属穆桂英的,阵阵不落,把辛先生陪得不错。大家说说笑笑,白天排戏的疲劳一扫而空。从每晚的聊天里,我感觉辛先生对李衍茂的要求,不是简单会演这出逍遥津而已。是想要他成角,要他火!这出学完了再学什么,应该到哪些地方去演出,以后演哪出戏的时候得请什么角来配,甚至连将来请谁来跟怹一起说戏排戏,都有个大致规划。我想这也是对李衍茂严格要求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以后我们一定会有正经高派戏看的!
一直到了七号中午吃饭,大徐、筱荷看完响排后,筱荷说:今儿排的已经不错了!大伙这才松口气。八号下午彩排,那天我破例去了后台,看戏这么多年,第一次到后台,感觉似曾相识却又那么陌生。看了一下宝叔指导李衍茂扮戏,如图:
怕搅和,哥几个就连忙撤了。台下来了三十多位观众(周六正式演出时把剧场一层都卖满了,那天还下暴雨),群贤毕至,都是熟脸,连@小票友 也从北京赶回来了。
开戏,朝房议事,李衍茂的献帝出场,扮相略显小,网子也好像勒歪了点(周六演出就好些了,辛先生跟我说:他让李衍茂把网子带回家,扮好了微信发给他看,两人微信教学。)见曹操,这有个怕的表演,还能演的更好一点。李和曾演到这王帽上的珠子乱抖,人也缩了一大截,又惊又恐。裴学君的曹操这里缺戏,得放出份儿来,得欺着献帝一点。不然一个巴掌拍不响啊。献帝打引子“太阳一出”,教过的就是不一样。嗓子不错。曹操金殿表功,这地看出来裴学君学过(听说是去北京请张连祥先生教的,张先生得自袁国林),该有的基本上都有。修诏,满宫满调,李和曾准词。李衍茂的表演也有了很大进步。多年前,我看李衍茂来盗银壶里的太守,念信有几句唱,当时他光唱不怎么看手里拿着的信。这次表演上强多了,虽说也是唱,该写的写,改看看,跟伏后穆顺都有互动。这才是在演戏呢~
穆顺是吉林外请的武生董宏利扮演,武生来穆顺,我觉得这么派戏也是考董宏利呢!周二唱“我本当将诏书藏至在靴筒之内”的时候,他单腿差点没站住,周六正式演就干脆把这个身段码了。曹操杀穆顺,哪有这么多番?又是摔壳子,又是甩发。。。。这里就显得演过了点。。不过董宏利的京白不错,口正、干净。几句唱也不难听。穆顺太温了也不好,中间容易塌戏。这里的字幕有点问题值得商榷“吃到腹内也好杀痞”,字幕是“杀蜱”。我想此处应该是中医“痞积”之痞吧。蜱虫不生在腹内啊。
搜宫杀院,谈元的华歆(周六总算把诏书带着啦,不然可坑了曹操)。谈元的表演还是很到位的,透着股子狠劲。不过真担心他的嗓子。这两年颇显沙哑,不甜不亮,得想法子恢复恢复才好。
导板“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李衍茂真不错,俩肥彩,这句唱完了,台下人有评:光这句就比倪茂才强得多。同志们啊~~唱戏得先当忠臣啊!倪茂才院长现在唱这句的时候,都台上明场唱啊。如图
以前倪茂才在天津演,唱完了这句自己揪着甩发上台(后来他解释是学李铁梅的劲),当时台下观众说,看这出场就不是李和曾徒弟啊。好家伙,人现在干脆没这出场了,直接拉着两个皇儿在台当间唱“父子们”。不会不要紧,架不住人家敢改啊!
李衍茂这句真不错,嗓音嘹亮,一气呵成,暗气口也不突兀,这一听就是老师实授的。“在宫院”院字的那一小抽抽也唱出来了。带二皇儿出场,显得略怯,戏还可以做足一点,李和曾演这,往脑后丢甩发特顺溜。回龙,“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伤字先高后低,收的也稳,悲字喷口有劲。“那曹孟德”,平地拔起很是警人。“害的她魂灵儿也不能相随”,“随啊”小疙瘩腔。“二皇儿年岁小”~小字大拖腔,台下观众跟着拍板,又是一好儿~“我恨奸贼”,指天划地,颇为过瘾。“把孤的牙根咬碎”,力道十足。后面的欺寡人喷薄而出,句句不同。高派唱欺寡人,如墙倒众推、猛虎示威等都有身段表情配合,看得出来,李衍茂是在按老师的教的身段来,真好。后面“又听得宫门外喧哗如雷”如字走滑音,一段唱毕,观众听得非常舒坦。前列腺有问题的几位老观众们都站在侧门口不敢去厕所,非得“喧哗如雷”才舍得走。
“一见奸贼进宫廷”几句,我两次听,都觉得是李衍茂唱到这嗓子有点累了,略显气力不济。单腿跪下后一大段白口。这段念可是李和曾学麒的代表,颇为感人。献帝单腿跪就到头了。不能像倪院长那样,跪下来还给曹操连着作大揖,他就差给曹操磕俩响头了。。。。。。
后面接唱“华歆说话心太狠,他比曹操狠十分”,李衍茂这三脚,跺在“狠十分”上。倪院长现在也跺三脚,是在“比曹操”上~~~~这就是有传授和没有传授的区别啊~~~~
总体来说,李衍茂的逍遥津是忠臣版的逍遥津,没有演走畸,没有乱槽改,能按老师的来,而且嗓子好能出彩,非常不错,有希望!领导满意、老师满意、观众也舒服。全团上下一颗菜。托的非常严实。周六观众围在台口舍不得走,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总之还得多演,一些小细节要多打磨,演到位了才好看。一出戏的功夫远不止这半个月。还得苦练基本功。另外高派是很阳刚的流派,纯爷们儿的戏,李衍茂同学演来略显温柔,以后还得找找感觉才好哇。
辛先生说李衍茂演高派戏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利:所谓天时,领导支持,慧眼识珠发现人才,愿意培养演员。所谓地利,武汉的观众想看高派戏,全国也缺好的高派演员。所谓人和,李衍茂嗓子不错,又有以前学杨的基本功。所以他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拿下此戏。
希望高派艺术能在湖北省开花结果!希望这门艺术不要走畸,要把众多的高派经典剧目传承下去!高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