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院观剧,程砚千秋。今岁正逢砚秋先生百又十年冥寿,上下半年皆有纪念活动。程砚秋者,四名旦之一,承自王梅,出于蓝者,甚至于梅氏争锋。回溯民十年后,正旦角兴时,纷排本戏,蔚为大观,才有几名伶(名旦)之说,成为样板儿。而程氏自领一军,风格独特,艺事、本戏传于后学,直至如今,成就不逊于梅氏。而程身后,二代传人,皆可一路诸侯,各霸一方。艺事再传,三代学生,也都争奇斗艳,晚生后学,伶票两届,也自不少,而成显学。论是四派中,尚氏一脉显单;梅氏后学不少,小梅师门广开,只因中和低调,暗有梅香;而荀家以小家碧玉胜,二三代学生,也有峥嵘,只年齿既长,后继显乏,也受小花旦之累。算来仍是学程算多,京中两院,皆有后进。
迟小秋者,程氏三代学生,师(王)吟秋先生。曾是关外名角,年轻即红,享过盛誉。予在少年时曾见其春晚唱锁麟囊之春秋亭选段,彼时听戏不多,更不知其名,只对流水板节奏、唱有弹性留有印象,再有即是底妆好白,也是彼时容妆特色,后皆趋淡,而如今则流行“评戏”妆扮了。待予正经听戏时,其业已沈京主演,大唱其《法官妈妈》,后在广播中听其录音,仍是锁剧,唱中带涩,也觉动听。再后迟自沈入京,进二团而主演,而团长,转眼也近十年。近听迟团,气力则不比盛年,而火候日长,嗓还动听,口型也有顾及。只多贴《锁》剧一出,只憾未得机缘,亲眼得观,听过几次则探母会审龙凤烈马等,非专程本戏。上半年北京(京剧)院有纪程之项目,一时三代学生尽皆亮相,连张教授也受邀参演,也成话题。自来程门多故事,纪程总有话题,然总是团圆结局,而得圆满。论起所谓“五小程旦”,或主演或团长而或教授,皆成资深名角。后学晚生之小郭小吕等,也皆成长起来。而下半年又以迟领衔,七八月间,正是伏天,迟角并不歇伏,而于两周内贴十出戏目,总是上承下启位置,也真拼命。场中看客,也乐得见见碧玉簪、荒山泪、金锁记等本戏,免得受锁剧“一出”之害。
八日起,迟之专场前五出依次演来。打炮戏锁麟囊,自是拿手,而外邀相声艺人串演,也是噱头,料是月尾仍有一场锁剧。二出碧玉簪,露演较少,也未能得观,不知所谓成名作火候如何。三出即荒山泪,也算台上不多程戏,特来观摩。荒山泪以张氏为主角,演崇祯朝时地方课税,逼民甚紧,以张氏一家为点,或老或小,死亡殆尽。作剧时即有象征,才有《祈祷和平》之名。解放后词句场次有所整饬,今人可闻配像录音,而程晚年留有电影录像,也成经典。恢复老戏后,二代学生也有露演此出,而三代所谓“五小”中以“教授”此出闻名,得自赵(荣琛)教授路数,配像资料中也有赵氏师徒版本。迟氏荒山,得自(王)吟秋先生一脉,予听迟之唱念,状态正有要强处,气力虽有弱处,使腔翻腔,毫不含糊,“夜织”之西皮稍显卖力,“灵堂”“逃山”之唱,正合张氏绝而生怨之色。而迟之做表,虽见体力有不及处,而“抢子”之屁股座子,“灵堂”之下场前滑步、水袖,皆有表现。而座中看客,不算为少,也多鼓励,上下场掌声外,待有使腔、做表处,皆有掌声肯定,也让艺员带戏。
予也正经见回全剧明场,戏本与程本有所不同,减了几场,少些唱工。头场山上遇虎之吊场,一虎形,二武行。二场县官升堂,二公差头次“往四乡催得赋”。程之本戏重丑角,二公差丑角当行,而县官胡太爷也是豆腐块儿、纱帽、官衣。此角以示昏聩无能,只知搜刮地皮,听程先生录音,贯盛吉先生应之,白口迟滞,又带斯文做派,自成风格,而电影贾多才先生饰演,又不一样。今场见邀来徐孟珂,也与迟久有合作,徐风格清灵,适合机灵角色,演此昏官稍有不同,演来稍显做作,而现场抓哏,总是噱头。三场“祝寿”,老生老旦坐正场,老生高忠上,迟之张氏随后登台,藕色褶子,外罩围裙,出场有好,唱工不多,皆唱摇板。祝寿团圆,一家欢庆。再上老生鲍世德,二路角色,报信官家催税,三人采药而下。上二公差,头次讨税,要去五贯。中间娃娃生跟二丑角逗咳嗽,算是有趣。
四场“夜织”,是为戏核,折子戏中多有演之。娃娃生上,摇板入睡。旦角张氏再上,换着宝蓝褶子,出场唱“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一段西皮慢板、二六,“未见回程”、“何处安身”等拖腔。唱多低腔,可闻迟奋力托起,犹以“秋风起扫叶之声”使腔,足见火气。待鲍世德上,报高家父子丧身虎口,老旦、旦角双气椅,醒来搀老太太而下。
五场“抢子”,前面架花之杨德胜过场,李扬应之,脚下溜索,唯第二个“跺泥儿”略晃。二丑角再上,二次讨税,要钱三贯。旦角再上时,换着灰色褶子,绸条包头。抢子时,娃娃生、净角二人前场见面一拉,旦角后场趋前挡开,扎前角,一拉两拉,一踢,迟走一屁股座子,娃娃生使一铁板桥被架走。旦角起身趋前,净角拉剑一欺,二人再使身段,此处三角配合,皆有戏做。待净角带人下,旦角向下场门,连使三滑步,以示追赶中鞋弓袜小,不及向前,此处可见迟之力乏,奋力演之,台下也更鼓励。
中间县官过场,“思想斗争”,辞官做官,一番挣扎,升堂再令差人讨税。二公差三次高家讨税,一丑念数板。转场设灵堂帐子,旦角再上,换青衫,出场歌摇板,再哭婆婆新死,一个“哭头”,尽使大腔。二差人下场前,催促备钱交捐。旦角则精神恍惚,一段白口,抄刀出门,唱流水,“那人好似儿夫面”,唱中带着,几个垫步,以示街上游走,待唱至“王屋山前”叫散,台上一个圆场,台下大好。大边处,存身转水袖,转身下场,皆合锣鼓,也要主演好看。
末场“逃山”,改唱二黄。二路老生导碰原唱上,杜喆应之。旦角再上,头上毁妆,开唱散板,待至“怕家中又来了讨税之人”,旦角、老生各亮矮高相。二差人再上,又催要钱税,见妇人持刀,四人大推磨转场,旦角唱快三眼,“我不怪二公差”一段,叫散,一句“我不如拼一死向天祈请”,“不如”翻高,“死”字使拖腔,皆有可观,末句“愿世间再无有虎狼横行”,唱毕拾刀自刎。老生下,虎形上,二丑角蹲地举公文躲避,虎见公文而逃,丑角念“没人味”,另一人再不一句老虎没有公文厉害,全剧方才终了,演至晚九时半结束。原作有“苛政猛于虎”之题,又有祈求和平,后来改本弱化则点“太平”。
戏毕离席,后有谢幕种种,加场苏三,未及细观。予不能多到戏场,且愿迟养精蓄锐,唱下十出,方为圆满
节目单:
《荒山泪》
张慧珠———迟小秋
胡泰来———徐孟珂
王四香———梅庆羊
崔德富———郎石林
鲍世德———杜 喆
杨德胜———李 扬
鼓师:王葳
琴师: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