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戏曲演出市场,大部分被锁四龙及新编戏充斥着,想看一出传统戏很难,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满。但真恢复传统戏,那些人又不进剧场去看,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要哪样!杜镇杰下定决心2014年在北京演出12场传统戏,现已过半,票房虽不算太好吧,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实属不易。《捉放曹》就是这12出戏的其中一场。
《捉放曹》取材于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中牟县令陈宫捉曹放曹的故事,有很久的演出历史,早在嘉庆年间就有《弃职从难》《伯奢被害》两出,但这只是前部戏。据记载从余三胜开始,历代老生大家、名家、票友都擅演此戏。不过近些年来这戏算稀奇戏了,实在不知道为什么。
杜镇杰的《捉放曹》从公堂开始,很难得。这么演出可以给后学留下一个资料,因为现在就算偶尔演出此戏也是从过庄开始(杨宝森先生的音配像就是从过庄开始。据说李盛藻在富连成时期,演过全部的捉放曹,从公堂开始,斩华雄结束)。戏开始曹操吊场上,然后被抓至公堂见陈宫。公堂上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二六“曹孟德休得要怨恨董卓”,杜镇杰是按照谭富英先生的唱的,但并没有模仿谭的那个pia音。(没有听过余叔岩和杨宝森公堂的录音,所以不知道他怎么唱的。)杜镇杰唱的十分饱满动听,感情真挚。接着和曹操快板的对唱也是和谭富英先生的路子一样。其后过庄,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仓皇逃走再次路遇吕伯奢,陈宫的五句西皮散板,经杜镇杰的加工演绎,把一个既后悔又无奈的心情完整的展现出来。“听他言……”一段余叔岩有唱片,这段的慢板首先在速度上就唱的稍快,因为要表现陈宫此时又气又悔又怨又恨,这点和其他慢板不同。听他言的“他”,吓得我的“得”,胆怕的“怕”的甩腔和擞,宽宏量大的“宏”,无义的冤家的“的”以及冤家的冤字的擞,尤其是“我难以回马”和“劝解与他”的腔甚至垫的虚字,这些都是余叔岩的唱法,这么演唱,对刻画陈宫此时的悔恨心情和心理上对曹操的妥协忍让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有个别字唱的含糊。
宿店一折中的这段二黄慢板转原板,在寂静的环境中,陈宫面对窗外的月光,悔恨更甚。这段叹五更同样有别于其他,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说“清官册”主要是表现寇准对金牌调的忐忑,“文昭关”主要表现伍子胥的哀怨,那宿店这一段就应该表现的是陈宫的悔恨,懊丧。这段唱杜镇杰大部分唱在低音区,这点有别于谭派的高音区,可能是觉得这么唱更能表现陈宫低沉的心情和情绪。照窗下的“照”,心中的“中”,又谁知此贼的疑心忒大“此贼的”腔以及后面原板中听谯楼打罢了二更鼓下的“下”和观此贼睡卧真潇洒的唱腔同样是按照余叔岩的唱法,但也有其自己的理解。在身段上很多也是不错的,比如那句唱二黄摇板“持宝剑将贼的头割下”的身段就特别潇洒,好看。
纵观整场演出,可以看出杜镇杰在余叔岩以及其他前辈名家演出此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成功的,也许有人会认为他这么唱不归路,非牛非马,但社会在进步和时代发展,审美也在变化,杜镇杰就是杜镇杰,没必要模仿和照抄别人。希望他在恢复传统戏上继续加油努力,永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