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天高气爽。滨湖剧院也热闹起来,演出一茬接一茬。连湖北京剧院都准备来这地方献艺了,算了下自己打算看的三场戏票价加路费不超过80,谁说天津是二线城市的,至少在京剧上绝对一线。这第一场就是昨天的京津沪纪念李少春诞辰95周年的野猪林。北京的李浩天,杨少彭,窦晓璇;天津的王平 王嘉庆 赵华 ;上海的傅希如真可谓是星光璀璨。我一琢磨自己一个人看戏终是无聊。于是给我的戏友发了消息,那家伙懒洋洋的说怕戏太温,而且马上去哈尔滨上大学,不去。我只好把演员表一发,那家伙听说有窦晓璇,是眼也不花了,背也不驼了。满口答应从塘沽跑过来。于是我们又凑在一起,看戏去者。
进了剧场发现人还真不少,一楼空座不是很多。旁边坐了一个哥们还带了录像设备,这时前面来了两个人,立刻被几个戏迷包围,难不成来了名人。我偷眼一瞧,竟然是杨乃彭,于是撺掇我那戏友去要签名,结果他一直喘大气,紧张的要死。我只好慨然自任,连带着给那录像哥们也要了一份。作为报答,他答应了给我们传份录像。可谓是意外之喜。
言归正传,这戏先从东岳庙开始,李浩天上场先来了个碰头好,听小宇希同学说此人玩意规矩,很值得一听。听起来韵味果然不错,只可惜毕竟上了年岁,气力不佳。待到窦晓璇的林娘子上场,我觉得整个剧场从秋天到了春天,虽然没用望远镜,但一袭白衣,明艳不可方物。真真的东方女性之美。我觉得就这一个扮相就值我那20块钱的票价。她的唱高亮,虽然圆润不如杜近芳,但毕竟年岁尚轻,大有前途。我以为青衣演员,只要不出怪音,不去喊戏,嗓子不尖锐刺耳,就成功了一半。她的台风很大方,东岳庙一场我觉得她多情娇艳,身段不多但是很灵动。在长亭送别有了身段表演,但绝不去洒狗血,她动了起来却让我觉得安安静静的,就那么舒服。京剧演员在我眼里,静的时候不死板,动的时候不浮躁。让观众安静的看戏。这就是很好的苗子啊。她和杨少彭的长亭一场,只在泪洒荒郊那一句得了好,可是大幕落下,整个剧场却掌声雷动,说明观众入了戏。现在回过味来,一致认为演的不错。第三个出场的是王嘉庆的鲁智深,我一直不怎么喜欢他,虽然他是七青赛的金奖,可就铜锤的造诣我认为他比不上八青赛的金奖刘嘉欣。可这场他的架子花应工还算不错,鲁智深这个人就是可以洒狗血。他的嗓门大,演这么一个鲁莽的豪杰挺合适,他和李浩天结拜时的配合很不错,两个人会心大笑很有层次,观众很认可。
买刀,白虎节堂上了傅希如,他的扮相很英俊,他的身段还很不错,八十棍打得我冲天愤恨唱的很带劲。在白虎节堂的念白把林冲的悲愤不屈表现的很好。他的几个冷笑很有人物,全场都为他叫好。
长亭一场的杨少彭,他的唱段里高亢激愤的部分几乎没有,更多是深情低吟,可不嘛,对自己的爱妻哪能大呼小叫,七个不平八个不忿的。只能是依依惜别而已。他是个杨派老生,唱的韵味很不错,没有耍高腔的地方可不是也一样抓的住观众么。等到风雪山神庙王平一上场,我就知道自己该走了,一看表,果然末班车快来了。可是看野猪林怎么能不听大雪飘呢,于是耐心听王平大院长唱了这名段,这一段同样没有高腔,可是真是不好唱,这里的人物感情太复杂了。唱出林冲的心情真不容易。王院长韵味还是很浓,可我没空鼓掌了,拉了戏友一路小跑匆匆道了别,可还是看着末班车从自己身前开过。幸好我发挥聪明才智上了另一辆车,然后倒车回了家。比坐原来路线还提前了二十分钟。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看了这场野猪林后,我更想看窦晓璇的戏了,虽然我早是她的粉丝,但只之前看过一次凤还巢,窦老板的戏份还少的可怜。真想看她的白蛇传,别姬,游龙戏凤,大探二,佘赛花 ,柳荫记等等。就冲这个也得多赚钱,多去北京看戏去。
说到这里我倒可怜起我的戏友来了,哈尔滨虽然有马佳黄丽珠,可是他偏爱老生,那里又没有能让他倾倒的窦晓璇。他也只能寒暑假和十一假期回来过戏瘾了。其实每个爱看戏的人都不能接受没戏看的日子。所以我绝对不会移民的,别说没钱,有钱也不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