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长假后的第一天上班,《空中剧院》栏目组的老师就为广大戏迷安排了一场精彩演出慰劳大家第一天上班的辛苦。哈.....
今天播出的京剧《王宝钏》(上),包括《彩楼配》、《三击掌》和《平贵别窑》三折。到了11日,《空中剧院》还将播出《王宝钏》(下),有《武家坡》、《银空山》和《大登殿》。依然王艳主演三姐和代战公主。
一直很喜欢王艳的表演的。不过,自打她育儿复出后,看了她在《空中剧院》里的几次表演,总难以找回先前的感觉了。然而,这一会看她的《王宝钏》(上),先前的那种感觉又出现了。
王艳的演唱是,清脆响亮之中高不啸、低圆润、运腔宛若流水、吐字力度讲究;身段的表演则有柔中带刚、人物情感的展开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步步深入。这样,就很容易被她的表演吸引而走入剧情之中。
自然,这回的《王宝钏》不例外的把我带入了剧情里。
如果说《彩楼配》的看点的话,我想,除了看王宝钏上、下彩楼的演技外,主要还要感受王宝钏对薛平贵一见钟情的表演。王宝钏对薛平贵所以会“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全在于彼此相视时的心生好感。舞台上的表演,便演出了俩人的灵犀。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觉得,王艳把宝钏第一次看到平贵时的心动、登彩楼时不见平贵在场及在彩楼上“含羞细观楼前景”那种淡淡的失望,通过眼神的表演,把王宝钏内心的起伏,在舞台上发挥到了与剧中角色融为一体的程度。
这也是我喜欢看她的表演的一个主要原因。
登彩楼的表演自然不仅仅是在做技巧的复制了。上楼时,那种欢实的表情和着如蜻蜓点水的台步;下楼时,掩不住内心的欢喜的满足和着水袖的飞舞及轻盈如飞的小碎步,又表达出了王宝钏内心要成亲的愿望。虽看起来上下楼的基本台步无异,却是两道不同的风景呀。三姐走的哪是台阶,那是走的心情哟!
《三击掌》的表演,如我遐想的那样令我叹服。我不想说赵华的表演已经完美无缺了。但每次看他的演出,都会有新的感受。他的演唱,他的对人物情感的表达,还有就是马派那种特有的飘逸的神韵的表现。显然,赵华的王允还有不少的可雕琢之处。最直接的感觉,倘若拿陈少云老师的王允比,赵华的王允,还缺一点点激情。或者说那种父女之情的表达,还少了一点一种血溶于水的渲染氛围。
但是,就舞台的呈现来讲,赵华的王允是值得一赞的。
这便是赵华对王允在这一场戏里的整个人物情态的一种有分寸的把握。他始终没有让王允的表演越过“父女”的底线,就是在三击掌后,王允留给我们的还是一个“气坏了年迈人”的可叹的背影。如此的表演,便有了一种双重的艺术享受。既是享受京剧艺术表演程式,又通过这种表演程式去体会人物情感历程。
他对宝钏把绣球抛给平贵是大大的懊恼和不满。但他似乎还心存侥幸,希望用父女之情让三姐改弦易辙。所以,有好几处是用“强忍发火”的状态在劝三姐。目光也透露着一种企盼。即便是在面对宝钏一次比一次强硬的“难以更改”的表白后,王允的“怒”也没有完全的展现于舞台。尤其是父女对唱时的那种情绪控制,觉得比较符合王允的身份特征。直到【快板】的“不能不能万不能”时,才感受到憋在王允心里的“火”发泄了出来。
在接下来的让宝钏“脱衣”和“三击掌”里,父女之间的激烈冲突里的王允的那种“父爱”仍然是比较突出的,没有走向“势不两立”的界线。因此,在观剧时,既被舞台上的充满激情的表演吸引,也被角色情感的交流感染着。特别是击掌的表演,那种感受如揪心,如身临其境。
《三击掌》的精彩当然也离不开王艳精湛演技的配合。最明显的是王艳把王宝钏的情绪转化表演的衔接,演的相当自然。比如,宝钏也想以“父女之情”来说动王允同意嫁平贵,此时,宝钏的表情是柔弱的;但在听到王允的“退婚”二字后,表情立马转变,从“柔弱”变得“坚强不屈”了,表情上的那种“坚毅”,给人一种感动。更令人忍不住鼻酸的是这场戏的最后,宝钏的唱句“此一去不回相府的门”,王艳对那个“门”字的处理,以及身段和表情,真的有一种“心如刀割”的感觉了。
相对于前面两场戏的表演,个人以为,《平贵别窑》就稍逊风骚了。可能是因为前不久看的李宏图老师与郭玮的现场,还记忆犹新吧。一些情节里的身段配合,如,平贵谢乡邻乡亲的表演,感觉到,平贵的身段节奏有点“匆”,不像李宏图老师表演得那样从容,显得“乱”了。
当然,看点还是多多。平贵进窑的身段,王艳的圆场、水袖,最后宝钏的唱句“倚门翘首盼夫君”时的眼神和身段。都是不能不看的。
呵呵,《王宝钏》(上)到此,(下)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