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霞在《游龙戏凤》中饰演李凤姐。 (主办方供图)
京剧艺术家童芷苓亲传弟子何金霞近日带领深圳市霞光京剧团来到深圳少年宫剧场的“戏聚星期六”舞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荀声童韵”的精彩演出。何金霞倾情献艺,表演了童芷苓代表剧目《金玉奴·豆汁记》、《游龙戏凤》等。演出间隙,何金霞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向童芷苓学戏的故事。
携童芷苓名剧亮相
何金霞是深圳霞光京剧团团长,工青衣花旦,采访中记者得知,何金霞原是广西京剧院演员,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派她到上海拜荀慧生大师嫡传弟子童芷苓为师,宗法荀派。1983年~1985年之间,何金霞学到了享有“千古名旦童芷苓”盛誉的童先生亲传多台私房戏,如《金玉奴》、《樊江关》等,值得一提的是,她是童先生仅四名入室弟子中唯一得亲传《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的弟子。
何金霞将童先生的私房戏带到了“戏聚星期六”舞台上,演出现场,她与霞光京剧团演员柏春林主演了《金玉奴·豆汁记》,何金霞演唱俏丽干净,表演细腻入微,展现了“荀声童韵”的风采。此外,何金霞还与国家一级演员陈少福联合主演了童芷苓代表作——荀派经典戏《游龙戏凤》,何金霞以细腻的表演,刻画了李凤姐乖巧伶俐的形象,在念、唱、做每一个细节之中都见其功力深厚,生动地展现了荀派的风采和韵味。
何金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童芷苓教她学戏,严格遵守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同时以表演人物为主,拿演出的《金玉奴·豆针记》为例,这是一部典型的童芷苓风格的戏,何金霞说,在这部戏里,她用京白的形式演金玉奴这个人物,而这个人物是一个16岁的少女,“如何能把16岁少女形象表现出来?童先生教我,这是表演,上了舞台是演人物,不是演自己。”何金霞说,童先生教她在刻画人物的角色时,要注意观察生活,比如要观察16岁的小姑娘言谈举止,“表演要从生活中来,再把生活反映在舞台上。”
童芷苓亲传私房戏
何金霞是童芷苓仅有的四位入室弟子中学戏数量最多的,除了本次带来经典剧和拿手戏《金玉奴·豆针记》、《游龙戏凤》外,唯一得童芷苓亲传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更是演遍了深圳大学城的所有高校,何金霞说,这些剧目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等都很受学生欢迎。谈及自己向童先生学戏的历程,何金霞说,她学了3年,“1983年我在童先生家呆了4个多月学习,1984年、1985年都会抽空从广西到上海,到童先生家学戏,我当时学戏很刻苦,那时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元,我就把他们节省下来,只吃馒头、咸菜,挪出费用来买录音带、纸、笔,还有学戏的路费。”
何金霞还告诉记者,她学童先生私房戏《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时,更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这部剧没有剧本,只有童先生在美国演出的录像带,于是我就在他们家电视上看录像带,搬个小板凳,拿着个本子,把两小时十分钟的剧本一字不少地抄下来了。”何金霞说,除了台词外,整部剧里演员的站位、舞台美术等都被她仔细记录下来了,而配乐方面,当时将录像带里的声音录成盒带,带回广西让乐师翻译成曲谱,才很艰难地把这部戏拿下了。”
何金霞说,现在回想起来,艺术的道路走得很艰难,付出了很多艰辛劳动,但这些汗水,并不影响她将童先生的艺术永远传下去的决心。“受童先生影响,我排戏也坚持亲自给学生上课,亲传、言传身教很重要。”何金霞很开心地告诉记者,在当天的演出中,带来剧目《红娘·花田错》选段的小演员们就是她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