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空中剧院》直播了“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第一场表演,新编京剧《钦差林则徐》。主演有孟广禄、刘桂娟和石晓亮。
今天是这届京剧艺术节的第一场直播。我略略的统计一下,这个礼拜,《空中剧院》将有六场直播艺术节的大戏。呵,可谓是全国戏迷观众的一大快乐之事了。
先说一点看完戏的总体感觉。
感觉到,在今晚的演出里,几位配演的表演似乎优于主演。如,卢松老师的表演,无论是唱还是对人物的刻画,既能够感受到他在举手投足间的韵味,又可以体会到他把传统戏里的表演手法融化在了新编戏的人物情绪的身段里。还有石晓亮老师的表演也如此。所以,他们饰演的曹鼎之和伍绍荣,相对于林则徐和郑淑卿而言,要鲜活、生动了。
唱腔设计还是比较悦耳的。特别是郑淑卿的唱段,有新腔也有“老调”,“新”“老”结合比较顺畅;可是也得实事求是的讲,看这次刘桂娟老师的表演,好像没有发挥出以往的那种“以情动人”的效果来。还有就是曹鼎之的唱段,虽都是“老调”,很吸引人;林则徐的几段唱,尽管激昂、高亢,听起来能够令你酣畅,可觉得,除了在宣泄人物的一种情绪外,似乎还缺少了一点委婉的情感的唱段。是不是可以把第五场里林则徐的一大段念白,改成唱段?
舞台感觉。整个舞台没有给人一种浮华的不实感觉,很干净。用几幅山水做点缀,再配上简单的道具,人物性格也寓意其中。演员的上下场,由灯光的暗转来代替,以我的个人的感受而言,没用感到不自然。毕竟这是一出新编京剧,在形式上也得与传统京剧有所区别。呵呵,个人观点,不足为论。
说点具体的,瞎掰的,只博各位老师一笑。(以每一场次为序。)
第一场:觉得,前面部分的表演,可不可以不用幕内念“林大人到”。因为从舞台的呈现上看,这是为迎接林则徐到来而作的欢迎仪式。故,可不可直接就是一段歌舞表演。而且,后半部分,曹鼎之将出场,可以作为对林则徐出场的铺垫了。
第二场:首先觉得林则徐的脸谱有点夸张了。特别是两道眉毛。同时,我想,既然新编京剧在某些方面可以不受传统京剧的表演形式的限制,那么,在脸谱上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接近更写实一点。
还有,就是郑淑卿的那段“老爷他蒙圣谕身荷重任”。开始在演唱这段时,从电视画面看,林老伯就下场了。以为,这样的呈现,有为唱而唱了。舞台的整体感失去了一点的生动性,显得有点“硬”了。
第三场和第四场:首先以为,这两场戏可以分为三场的。尤以第四场,头绪比较多,人物的上下有点含糊。我想,林则徐与伍绍荣的较量可以单列为一场戏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展示演员的表演,还能够增加林则徐与伍绍荣斗智、斗勇的可看性。
第三场相对于第四场的情节而言有显得稍微单薄了一点。
想,这两场戏应该是这出戏的重头戏了吧。特别是第四场。个人觉得,林则徐的表演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也许受了扮相的限制吧,我猜。目光、表情的表演很淡,无法在欣赏表演时体会到人物的心情。要理会林则徐情绪的变化只能在孟广禄老师的演唱里了。
第五场:觉得是否可以把林则徐的一大段念白设计成唱段?这样也可免去“话剧加唱”之嫌,哈。还有,这一场里有些情节交代不甚明了,郑淑卿到底是回福州了还是随同去了广州?设计的郑淑卿的一段唱的意义何在?
这些废话本想昨天看完戏就发的,实在是太零乱。白天有没有功夫整理,故拖延到现在。呵呵,只是给您打发一点无聊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