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直支持北京京剧院,厌恶京城另一京剧院的非专业戏迷,自己花钱买了《屈原》张建峰版的戏票,两张共计200元。北京京剧院发微博征求意见,姿态可嘉,既然征求意见,就不一定是必须面对面参加会议,自然是各种方式均可。下面是意见,不是专家,也不专业,姑妄听之。先说句好的,演员都挺认真的。
1.关于主题。新编戏历来更重视戏以载道,无可厚非,可《屈原》想说什么呢,看不懂,爱国者?改革者?坚守理想的孤高之士?文学家?思想家?什么都提到了,可什么都是蜻蜓点水,戏中屡次提到的“美政”更是不知所云,更像是向当今政治环境致意的老把戏,活像“天下归心”的前奏,加了悲情的成分。主题太过宏大,超过了京剧所能承受。(多说一句更外行的,屈原和端午有关吧,看了这个剧,端午果然是被韩国抢走了。)
2.关于剧本。全剧场次没有名字,大致有“联合抗秦之争”、“齐女掩鼻”“张仪游说”“秦楚之战”“屈原入狱然后死翘翘”几个小故事,倒真是行当齐全,文武不挡,打造史诗般京剧的野心昭然若揭,可惜史诗不是京剧的长项,《朱痕记》这种算是故事情节稍微复杂的戏也得靠有几段经典的唱腔才流传下来的。没有精彩的唱腔设计,紧凑的剧本,史诗变了味道。
3.关于唱腔。全剧没有耐听的唱段,主角屈原最后10分钟的唱是全剧最长的,还夹杂着完全掩盖过演员演唱的配乐和雷劈的音效,荒诞可笑,不忍再听!其余的全是京歌式的唱腔设计,配乐喧宾夺主,显得角儿们的声音细若游丝、完全是陪衬。
4.关于台词。台词简直是最败之笔,堂堂屈原,高居文学殿堂的圣贤,说出来的是“有花、有草、有阳关、有雨露”、“复杂事情简单做,简单事情重复做,重复事情用心做”!真是让人忍不住想骂娘的词!后一句拍领导马屁太明显,说这话的领导知道屈原也这么说得特别开心吧!
5.关于演员。前面说了,看得出来都很认真。可惜舞台表现力实在不够,传统戏演的少功力不够,到了这种不着四六的新编戏里更显得单薄无力,只能更像歌剧,完全失去了京剧做派的美感,而这种美感在功力深厚的演员身上是自然带出来的。张建峰有几个身段,看得出很拿手,可放在全剧里,是为了身段而为身段,实在突兀。全剧最精彩是的詹磊和一帮武行的武戏,总算看到了京剧的影子。
6.关于造型和服装,说的人太多,不多说了,服装也就罢了,好歹楚风楚韵的,越剧就越剧吧,造型实在雷死人,白白糟蹋了一众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