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中国大戏院,观看五省市院团组台演出折子戏专场。几天来看的都是新编戏,折子戏是传统戏,换了换口味,又是一番滋味儿,基本都是年轻的演员演出,上座率还挺高。
1、石家庄市京剧团赵玉华主演的《桃花村》“游春选婿”一场,赵玉华是刘长瑜的学生。基本功真扎实,很会做戏,唱念吐字清晰,字字入耳,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论表演当属赵玉华,她是昨晚表现最好的,是个角儿。
2、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实验京剧团肖迪主演《嫦娥奔月》一折,这是一出大型神话京剧。不知什么原因用的是伴奏带,由于伴奏带的交响乐声过大,盖过了演员的演唱,基本听不清演员唱的是啥。其他演员的表演略显生硬,舞台调度感觉凌乱,演出显得粗糙,唯一的亮点是肖迪表演的水袖功夫,观众还是给了掌声。整场的演出真是不敢恭维,观众还是耐着性子看完演出,演完一些观众给了不和谐的声音。
3、福建京剧院张萌主演《文昭关》,这是一出不太好演的戏,因为观众太熟悉了,其中的二黄慢板、快原板,戏迷都熟记在心。张萌是一位年轻的演员,嗓音条件挺好,唱的确实挺卖力。二黄慢板唱的略显平了些,有点“白”,感觉一般,后面的快原板还不错,可能是也唱开了,唱的挺顺,高音唱的也挺圆,赢得掌声也是理所应当。张萌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年轻演员。
4、河南省京剧研究中心邢鹏远主演《秦琼观阵》,这是一出文武老生的戏,李少春先生的代表作。这出戏需要演员有很好的武功和嗓子,边舞边唱,邢鹏远较好地完成了演出,腿功还需加强练功,嗓子略显窄些。还不错,观众多次给了掌声。
5、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刘京主演《杨门女将.探谷》,这出群戏演的还是不错,刘京的演唱赢得了掌声,马童的跟头翻的很漂亮,其他演员都表现不错,体现了“一棵菜”精神,扮演“采药老人”演员不是“言派”应功,唱显得太“白”了,本是出彩的演唱,结果唱的很平淡,乏味没劲。
以上只是我看戏的自我感觉,瞎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