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人去了阔别三个多月的长安,遇见了很多多日未见的老朋友,有东方,筱涵秋,心醉,扶风,田先生,看到诸位感觉还是格外亲切的。
其实昨天还是杜镇杰巡回演出的倒数第二场,历数去年他的这些演出,真的很多,也很精彩,难的是他演出了很多骨子老戏,这些都是和他差不多大的一些京剧演员没有做到的,希望能够继续下去。
主持人还是小毕姑娘,昨天因为有点激动所以有些话说得不太流畅,但是还是很好的,希望她以后继续为我们主持更好的节目。中间还请方旭说了几句,感觉还不如请几个演员来清唱两段。
由于《桑园寄子》并不长,所以前面来了个魏学雷的《狮子楼》做开场演出,可巧的是这出戏和后面的《桑园寄子》都是有兄弟的,而前者哥哥死了兄弟为他报仇,后者则是弟弟死了兄长善待其儿子的故事,真佩服安排剧目的人之高明哦。
上座率大约是五六成,但是可惜的是没有空中剧院来录像,而据说杜镇杰是按照谭的路子演出本戏,这很令我感到过瘾,因为《桑园寄子》这戏我看过杨派,余派,这次终于看到了谭派自然开心(其实谭富英先生解放后也有全剧录音,但是却只给杨宝森先生的本戏音配像了,但谭元寿谭孝曾爷儿俩也曾演出,而笔者最初听本戏还是听谭鑫培先生的老唱片可见本戏之渊源)。
先说《狮子楼》吧,居然上了很多角色,因为我原先认为就是武松和西门庆一通斗争就完了,结果不但二人有,还上了潘金莲,王婆,郓哥,何九叔,甚至连张大公都有,于是就实在热闹,但是就有点拖沓了,魏学雷刚出场是穿着靴子的,这也对,毕竟是办公回来的,发现哥哥死了就去询问潘金莲,但是其支支吾吾,便产生疑问,又找来了王婆,乃至在何九叔家询问,最终还请来了张大公等人,最终得知西门庆是罪魁祸首,亲自到狮子楼手刃仇人,而魏学雷整体表现还可以,和西门庆对打也算精彩火爆,但是也有些瑕疵,比如拔出匕首询问何九叔的时候,居然掉在了地上,而且脸上表情有点单一,其余的角色都还好,唯独孙震的张大公和扮演郓哥的演员有点闹腾,西门庆的身上也算顺溜。
大轴子是杜镇杰的《桑园寄子》,配演的有张慧芳,徐滢,杨腾等人,甚至我还看到了李孟嘉在里面充当一个不知名的将军,开场是纪烈祥的石勒发兵,接着是王磊的金永祥坐帐,然后开打,王磊偏软,总扶着盔头,想必是不合适,然后杜镇杰的邓伯道缓缓登场,在自报家门的时候,我记得他应该说老汉邓攸,字伯道,但是他直接说自己叫做邓伯道,也许是流派不一样处理吧,而后说要去祭奠,带着徐滢的邓元和杨腾扮演的邓方前往,俩小孩一出场就有个碰头好,接着杜镇杰唱四句二黄慢板,真的是一唱三叹,如泣如诉,很有韵味,接着艾兵的琴师拉伴奏给演员做准备,其惯于要喝彩,结果昨天果然得了三四个,而后杜镇杰再唱一段导板回龙快三眼,也非常能体现人物当时悲痛的感觉,接着徐滢唱四句原板,很朴实,并未太多花腔,再后杨腾唱一小段二黄,嗓子并不是很尖细,却能体现出儿子想念老爸之情,接着得知石勒的兵马来抢夺,急忙回家,然后张慧芳金氏缓缓出场,唱慢板,按理说此时大兵压境本不该如此,但是估计是她戏份太少,安排了几句演唱,张慧芳唱的很规矩完整,拖腔缠绵动人,接着一家人商议去潼关,换四个家人上场给他们换行头时间,少不了孙震和包岩又是一阵插科打诨,随后便是走山,属于四个人合唱,且一边唱一边表演,还是挺生动的,再接着众人失散,也就到了桑园,杜镇杰先来了个吊毛,虽然一般,但是毕竟五十岁的人了,也算不容易,而后背着俩孩子都走了几步,之前的准备,背孩子的几步走,都可圈可点(本人笑言若是我当孩子恐怕杜镇杰就吃不消了),而那段散板则唱得也是很有味道的,把父子就要分开体现了出来,而后金氏也到了桑园,救下邓元,去往潼关,其实后面还有,不过我就没看了。
提到《桑园寄子》,我还想起了当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李素茵女士的一段故事,当初她出了一套谭富英先生磁带,但是却不慎把谭鑫培先生的《桑园寄子》放到了里面,被一个戏迷指出,她便要把所有磁带都收回,工作态度极其认真,这也算跟本戏有关的一个小故事吧。
纵观本戏,杜镇杰嗓音十分好听,起码我觉得昨天他的怪音很少,很多地方虽然有点过,但是仍旧感人至深,很多地方自己听得都动了心,张慧芳配以的金氏绝无抢戏之地方,规矩稳健,而徐滢和杨腾也表演和演唱都很有人物,其余角色则就是一般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不录像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