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舞台上的这些梅派演员中,史依弘应该是演戏最杂的一个。虽然演过的梅派戏也很多,但是给人的印象都不深,反而是那些海派之类的的戏,像《宝莲灯》《狸猫换太子》《巴黎圣母院》等,更让人知晓。
史依弘文武戏兼修,虽和董圆圆同属于梅派演员,但风格不同。董圆圆的优势是在做工的方面,表演细腻。史依弘的优势则是在武功方面,大开大合。凡是带有一些武功的地方,史依弘都是做的比较好的,看得也比较放心。像《火凤凰》的打出手,还有《昭君出塞》,是按昆曲的路子演,但是比目前一些尚派演的《昭君出塞》要好得多。
史依弘在唱功方面离真正的梅派演员,还有相当的距离。史依弘的唱初听上去是梅派,但是在听一会之后,就觉得唱得还很粗糙。打个比方,如果将行腔吐字比作一串珍珠项链,行腔就是串联起珍珠的丝线,吐字就是上面一个个珍珠。史依弘的唱就感觉好像初一看是一个珍珠项链,再一看就发现这些珍珠上很粗糙,不光洁,所以质量不高。
其实史依弘演过的梅派戏很多,由于在唱功方面的不足,因此很难演出一些有质量梅派大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舞台上再以武戏取胜也不太可能,因为时代的原因,现在的演员很难像过去演员那样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了。
史依弘的未来方向在求变的方面。前些时期先是唱程派剧目《锁麟囊》,接着又唱京粤版的《霸王别姬》。现在演《玉堂春》,也不是按梅派的戏路来演。梅派的《玉堂春》只演《起解》和《会审》两折,不演《监会》和《团圆》,这两折一般只有荀派才演。而史依弘演的《玉堂春》,就从《起解》、《会审》,演到《监会》和《团圆》。看来史依弘只能做“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