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日缘故,大兴剧院的上座远没有第一场多,且白花花一片,大都年逾知天命。两小时五十五分钟的武场真是醉人心脾,为武场演员的辛苦不易叫好鼓掌。
头出雅观楼是本场亮点之一,主持人介绍到:分南北派两种演法,北派注重身段,南派注重把子。可惜南派只能在小王桂卿的录像中欣赏了,当今舞台极为罕见。这次看到武小生版雅观楼,也是机会难得。由山东京剧院小生演员潘德尧饰演李存孝。开场在大旗的簇拥下起霸登场,英姿飒爽,这个起霸很为特殊,因李存孝生於游牧民族,他轻松活泼的性格特点被完全展示出来。不忙不乱,眉眼间透着英气,给人感觉像一员稚气十足的小将。真假声过渡较为自然顺畅,嗓子比较冲,类似“听我一令”“令”字,“来也”“也”字,都横冲直撞,没挡儿。其先后耍了三样把子,令旗、混唐槊、笔眼挝。俱飘逸淡荡。耍令旗借鉴於武丑戏起布问探,不过没有武丑的轻巧,但悠然自若,像是把玩一般。跨腿、十字腿、正反云手、山膀之类基本功在文武小生中很为突出。美中不足便是出手接槊时出现了失误,不过随后再接再厉,又找补回来,观众给了满堂彩声,不得不佩服潘德尧自信而镇定的精神。出错在所难免,怕就怕恶性循环,一错再错。小生人少戏少,还不被观众所接受,因为好小生太少了。盼望潘德尧多多上演些更能体现自己文武功夫的戏,类似《黄鹤楼》《罗成》《周瑜归天》之类的大戏,做个实力派好小生!孟觉海由上一场北京京剧院武花脸参赛演员王俊扮演。
第二折为重庆京剧院武旦演员林子琪主演的《扈家庄》。从上场起霸就能看出,这位演员很紧张,动作略感僵硬。圆场时候,翎子和飘於胸前的红穗险些搅在一起。从曲牌喜迁莺开始,到擒王英后的水仙子,声音一直在发抖,而且越来越喘。基本功没得说,下腰翎子贴到了地,动作迅猛,翻身低而快,卖力。只是颠覆了人物性格。扈三娘和王英开打十有九分是在不经意间,就像八大锤中的陆文龙,把打仗当儿戏。由於座位距离舞台比较远,看不到林子琪眼中的感情,但从他斩钉截铁般的把子和身段中来看,想必是锐利的吧。少些锐利,多些妩媚会更为得体。到最后,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靠身下部分乱成一团。这是武戏最大的难处,哪哪都得顾及到。而这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演出经验,千练不如一演,多登台,多实践,相信林子琪会更加出色!王英由北京京剧院赵世康扮演,曾看过其《战宛城》胡车,身手非凡,按走矮子武丑演法,那滑稽的小起霸不禁令观众发笑。
第三折为贵州京剧院杨炳旭、马红光合作的《白水滩》。这是短打武生和武花脸经常合上演的剧目。曾在梅大看过詹磊主演《十一郎》,不光上演了“郎打虎”还补全了“虎救郎”《通天犀》。而这次《白水滩》与其出入很大。杨炳旭饰演的穆玉玑正义凛然,扮相略瘦。其整个演出中每一个亮相都堪称绝佳!念完“见死不救是小人”脱开氅并舞成一座美丽的弧线,飒然爽利,使观众不由为之一振!就把子来说,真是绝活百出。张幼麟教出的徒弟都和他自己相似,属於玩儿命武生,手持大刀大枪就敢走虎跳空翻,豁出去了……这需要极高的胆量和敏捷的体格,二者缺一不可。唯一不足就是念白像白开水,嗓子很有基础,可是在运用方面略微逊色,要敢使敢用,念出穆玉玑的气势和好打不平的性格来。与饰演徐世英的马红光有着默契的配合,二人不知经过多少次磨练才达到如此绝妙的演出效果,真心为他们点赞。马红光是整晚演出最辛苦的一个,不停地翻摔,没有任何铺垫,都是实打实的干摔,只硬抢背就不知走了多少个。双刀下场中,穿厚底连打三个飞脚也是我头一次见,实在难得的武花脸。只是嗓音较窄,打哇呀呀时总出小嗓,感觉像是受惊的呼喊一样,一下就没了花脸的气势。希望能把嗓子练宽,虎音练足,得以配得上超凡的功夫水准。
压轴为山东京剧院青衣刀旦演员金梦主演《战金山》,此又名《梁红玉》,就是国京糟改后的《安国夫人》,好好的传统戏就非得胡改!此演员扮相端庄,面容挂着自信的微笑,有几分大将的威严范儿。但由於过意用力,起霸第一个翻身没站稳。后来及时纠正,不慌不忙地完成了剩下的动作。下腰同样翎子贴地,嗓音高亢,唱黄龙滚时吓我一跳,调门真高,且满宫满调,略带着尚派的劲头儿。后面击鼓,开始神态自若,减弱渐强的效果做的也很出色。可是到了最后打将军令,加上神态表现动作就有些僵硬了,而且再沉稳一些会更好。把子功分量十足,感觉枪到金梦的手中就变重了几分,可观众独此剧较为冷场,就神态来说,金梦拿捏非常到位!值得叫好鼓励的刀马旦。
大轴是大连京剧院武旦演员胡嘉博主演《泗州城》。曾经於长安大戏院看过其本戏,当时极为震惊,这回再看,又一次震惊。助演演员大部分是北京京剧院的实力派,像魏学雷的孙悟空,谢皓的哪吒,都是一等一的好武生。胡嘉博饰演的水母娘娘扮相伶俐可爱,爆发力强,把子越舞越快。此戏最大的亮点是耍双锏,也有耍四个锏的。一横一竖,相当於一手画圆一手画方,这在生活中都被认为不可能,可是在京剧演员身上没啥不可能的。不仅双锏,双枪一正一反,忽上忽下地玩弄,易如反掌,观众看起来眼花缭乱的“飞枪”,在胡嘉博心中早已透彻烂熟,可见把子功极其了得!且有人物、有剧情、有表演,比那干巴巴的杂技不知强上多少倍。最后打出手,与四个下把轮番配合,各种踢枪,各种惊人的动作,使观众达到了最高潮。我的心整场一直提着,直到水母娘娘最后被众人抬起时才悄然沉落。出手零失误,用尽力气喊了声好,为胡嘉博喝彩,也是为所有武戏演员喝彩。
到家已将近一点,家住昌平回龙观,为何如此折磨自己?没原因,喜欢京剧,喜欢武戏。趁着年轻有精力多跑跑,好戏不会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