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北京京剧院举办“新编剧目展演季”, 以6场《下鲁城》开篇。笔者连看了两场,总的感觉是:虽为新编,却颇有传统老戏的味道,是近年来少有令人耐看的好戏。这出戏究竟好在哪儿?
首先,一剧取于本。此剧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讲楚汉相争,刘邦最后劝降鲁城项伯归汉的故事。
本戏剧本文学性很高,戏脉构思巧妙。第一场戏《兵临》,就将汉军大兵压境,唯鲁城项伯不降,其外部的背景、环境、人物交待清楚。第二场戏《夜报》,是将项伯与刘邦、张良的内在恩怨关系说个明白。两个小时演员的精彩表演,令人得到京剧艺术美的享受。
特别要提的是本戏的两位导演,一位是北京人艺的任鸣,另一位是陈霖苍。两人在戏剧界和戏曲界各领风骚,颇有建树。本戏如此受到欢迎,离不开两位导演的心血。
本戏主角行当齐全,两老生(刘邦、张良),一花脸(项伯),一青衣(吕后),很有看头。杜镇杰、张慧芳、安平、张建峰等的强强联演,互为映衬,表演出色,满台生辉。乐队文武场尤其琴师艾兵和赵旭等技艺高超的伴奏,令观众痴醉。此戏也展现了北京京剧院承守的台风:制作精良,王者风范,大气超然。
在唱腔设计上,每个人物都有核心唱段和各种板式的对唱,让观众有听头。领衔的杜镇杰有厚实老生骨子老戏的功底,演起刘邦来,得心应手。看得出他下了很多功夫。
此次特邀上海京剧院的青年花脸演员安平主演的核心人物项伯,是全剧的焦点,刘邦、张良、吕后,三人都围绕着他劝降求和。安平演得较有层次,有模有样。
唱者令观众感觉动听、舒服有味儿的,当数扮张良的张建峰,其运腔自如,韵味十足。张慧芳饰演的吕后,唱得中规中矩。
此次展演《下鲁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几天安排日晚两场,4天集中演6场同一出戏,换人不换马——由青年演员张建峰、方旭、王瀛政、姜亦珊换演刘邦、项伯、张良、吕后,以老带新,混搭配演,其意义非同寻常。这样,可以促成全体剧组人员相互观摩、相互借鉴、相互竞争。这种集束型的演法,可以说又是北京京剧院的创新。
《下鲁城》演出之后,各方面好评如潮,这确实是一出令老戏迷票友接受,又能让青年观众欣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好戏。作为一部戏保人、人更保戏的佳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再经各方艺术家不断打磨,《下鲁城》一定会成为新编京剧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