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娜扮相俊美,做派大方,唱腔委婉动听,字字传情,以情带声,意韵悠远。
◆ 董翠娜,女,1962年生,烟台人。1981年山东烟台艺校毕业后分配到烟台京剧团工作,1999年6月任烟台京剧团(后更名烟台市京剧院)团长,2009年10月任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2004年6月至今任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一级演员,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大赛誉满梨园
董翠娜自小喜爱艺术,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她不仅参加学校组织的演出活动,还常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演唱。1977年,董翠娜考入烟台艺术学校京剧科,受教于宋燕玲、李美云、王筠青、方月珠等老师。她不负恩师厚望,学戏时十分投入,对每一句唱腔都反复揣摩。她反复聆听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张君秋等大师的录音,仔细揣摩大师的演唱技巧,使自己的唱腔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1981年,董翠娜毕业分配到烟台京剧团,继续精研京剧艺术。1984年,京剧大师张君秋到烟台参加活动,在观看了董翠娜的演出后,十分高兴地收下这位弟子。张君秋称董翠娜天赋高,悟性强,自身条件十分优秀,是一位颇具潜质的京剧新秀。在长达十余年的岁月里,董翠娜不时得到张君秋的精心传授,不断吸纳“张派”艺术的精华,艺术水平有了实质性突破,成为张派京剧艺术的优秀传人。
全国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上,董翠娜崭露头角。那是1987年,比赛在首都北京举行,董翠娜在预赛中名列榜首。10月,董翠娜进京参加决赛,和她一起参加这次角逐的有来自全国的51名京剧新秀。董翠娜说:“这次全国青年演员大赛,竞争十分激烈,吸引了众多观众,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现场直播。”董翠娜演唱了《望江亭》谭记儿的一段唱腔,她扮相俊美,做派大方,唱腔委婉动听,字字传情,以情带声,意韵悠远,获得如潮好评。最终,董翠娜从51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登旦角组榜首,从预赛到决赛,董翠娜力压群芳,独领风骚。此后,董翠娜的名字在梨园叫响。
众望所归喜摘“梅花”
1994年开始,张君秋让董翠娜将自己的某些演出剧目音配像。董翠娜先后配演了《状元媒》《大·探·二》《祭塔》《年年有余》等剧目。
董翠娜说:“张君秋先生对配像十分满意,给予高度评价。1997年,我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当时张君秋先生正准备为自己演出的《秋瑾》一剧音配像,他认为我最适合这个角色。最后,我被特批赴天津参加《秋瑾》一剧的音配像。当时已是77岁高龄的张君秋先生亲自给我说戏,顺利完成这部戏的音配像。但怎么也没想到,拍完戏回到烟台后的第13天,恩师便溘然长逝。”董翠娜为此痛心不已。她庆幸恩师在世时抢配了《秋瑾》这出戏。
1998年,董翠娜参加中国戏剧“梅花奖”角逐,出演《状元媒》《盗仙草》《甲午恨》等剧目。董翠娜精彩的表演,赢得专家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赞扬。这届“梅花奖”共有21名演员获奖,董翠娜名列三甲,再度展示了不俗的实力。
随着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董翠娜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1999年6月,董翠娜担任了烟台京剧团团长。这对于年轻的董翠娜来说,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担子。对京剧的窘境,董翠娜并不悲观。她说,京剧作为流传数百年的艺术,自然有其生命力,暂时处于低谷不等于永远处于低谷,“国家对京剧事业十分关心,戏迷队伍不断壮大,相信京剧振兴之日不会太远。”董翠娜带领全团演职员,艰苦奋斗,苦磨真功,使京剧团演艺水平大幅提升,先后排演了《甲午恨》《如姬情》《功德楼》等剧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使烟台这座著名的老京剧码头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活力。
2005年初,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董翠娜前往悼念恩师。举行完悼念仪式后,董翠娜献唱了张君秋生前最喜欢的《西厢记》,一旁观看的张学浩(张君秋先生之子,著名京剧艺术家)从董翠娜的演唱中看到她扮相、个头、嗓音出色;表演自然、大气。谙熟“张派”艺术的张学浩顿时觉得,“张派”艺术会在董翠娜身上得到承继。与董翠娜北京一别后,二人开始频繁电话交流,每次的话题都离不开“张派”艺术,为了董翠娜的京剧事业、为了烟台的京剧事业,本来在北京发展的张学浩认为,辅助董翠娜更完美地成为真正的“张派”艺术传承人更为重要,毅然决定在烟台支持和扶助董翠娜的工作,帮助她的艺术进一步提高。生活上,张学浩是董翠娜的丈夫;在艺术工作上,张学浩是董翠娜的指导老师。正是有了张学浩的点拨指导,整理排演了多部张派代表剧目,董翠娜开始在领会和表现“张派”艺术的神韵和精髓方面有了全新的改变和提高,并得到诸多老艺术家和界内同仁的肯定和赞扬。
放眼长远传承“张派”
除了参加各种演出,董翠娜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她说:“京剧艺术没有终点,艺术传承工作十分重要,必须选才育才、一代一代传下去。”
为了“张派”艺术的永续传承,2007年,在张学浩的鼓动下,张董联手开山门收徒。“如今,我们已经有了5个徒弟,其中三个青年京剧演员参加了央视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并取得良好成绩。”
近日,由张学浩和董翠娜发起成立的“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已被文化部、民政部正式批准,并由文化部担任主管单位。
董翠娜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国家、省、市给予的许多荣誉。1987年荣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1991年荣获全国保密宣传文艺汇演金奖,次年又荣获文化部新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1994年荣获山东省“双凤杯”京剧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1999年荣获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和第1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0年,当选山东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4年荣获烟台市委市政府“烟台市杰出人才”、“繁花奖”称号。2005年荣获山东省文化系统优秀专业人才称号。2007年、2009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大文化名人”称号。2010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齐鲁文化英才”称号。此后又被评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董翠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提出议、提案,为烟台的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她还坚持艺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先后组织艺术进社区、进农村、进厂矿等活动,并亲自登台表演,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