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2日两天下午,湖北省京剧院在武昌京韵大舞台演出现代京剧《红灯记》,武汉的京剧戏迷不顾酷热前往观看,有的是京剧票房集体相邀结伴而来,有的老戏迷竟然连续两天捧场,还有不少是年轻人,还有老爷爷带着小孙女来看的。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还是对样板戏的回味,还是对湖北省京剧院一如既往的喜爱和支持,我难以究其原因,反正剧场气氛热烈,观众对熟悉的唱段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说点花絮:1、省京版的《红灯记》得到国家京剧院的大力支持,国家京剧院的孙桂元任复排导演,刘长瑜、王晶华任艺术指导。2、三朵梅花(奖)唱响《红灯》,梅花奖获得者、奚派传人王小蝉饰李玉和,和北京京剧院由张建峰演李玉和不谋而合;梅花奖获得者、张派青衣万晓慧饰李铁梅;最有看点的是梅花奖获得者、麒派传人裴咏杰演鸠山,裴老师不仅神似袁世海先生,而且唱腔念白还有带有麒派的味道。deleted、演出阵容强,除了三朵梅花外,李奶奶的扮演者是易艳,是省京的当家老旦,为了更好地表现祖孙三代的整体形象,穿着高底鞋演出整场。青京赛金奖获得者唐恺和谈元分饰王连举和骗密人,也有不俗的表现。deleted、演出开始时,还有一位八路军战士在大幕前朗诵毛主席语录“成千上万的先烈——”,朗诵完了还做了一个造型,颇有当年样板戏的味道(这点我不倒不赞同,太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了)。
我曾看过多个剧团演出的《红灯记》,包括电影版和国京、北京在《空中剧院》的多个版本,觉得湖北省京剧院的表演不逊于国京、北京和上京的水平(当然不可能超过原版),全场演出一气呵成,李家三代的演员嗓子好,高低自如,听起来不感到难受;武打配合好,有精气神;舞台布景灯光也很讲究,体现了一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的水准。省京的朱世慧院长私下对我的一位同学说:观众有点低估我们省京的水平了,看来朱院长还有点郁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