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和老伴赴沪看戏,从8月4日到11日连看八场,可谓过足了戏瘾。其中4号到9号六场是上海京剧院建院60周年系列演出之三《青春之歌》,依次是《武戏专场》《珠帘寨》《十三妹》《大名府》《杨门女将》和南派的《龙凤呈祥》。除了《武戏专场》《杨门女将》,其余四场空中剧院都已录像。不久大家就能看到,我不一一细述了。下面谈点观感吧。
头一场挑华车,依次由郝帅、赵宏运、陈麟、王玺龙四位轮演高宠。其中赵宏运的高宠在天蟾的舞台上应该说是新手。他不仅武功好,难得的是还有一条好嗓子。不解的是‘只见那……’那段唱只唱了头一句,以后就不开声,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尽管做工很到门,但总觉得有点遗憾……《虹桥赠珠》冯蕴、杨亚男、魏娟的三碧波仙子,其中新手魏娟功夫也十分了得。整场戏表演火爆精彩,遗憾的是打出手时枪有多次落地。
《大名府》蓝天的卢俊义带伤登台,演来一丝不苟。其余配演也演得很得体。老伴认为看过的四场戏这一场最好看。这场戏也许因为不常见,所以引来了一些老演员赶来看。坐在我旁边的就有王梦云、李炳淑、金锡华等。
南派的《龙凤呈祥》和北派确实有多处不同。如多了跑宫、周瑜归天,别宫是由孙尚香和刘备一起去的等。甘露寺的五音连弹唱得顺通流畅,听来十分过瘾。蓝天因有伤痛,周瑜的归天武戏部分由去年新进团的赵宏运担任,不想演得十分成功,从三张桌子上下翻干脆利落,获得全场观众的热烈鼓掌。……说起这个赵宏运,两次学竞赛都现争议,几乎有点出名了。哪怕你把他说得一钱不值,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感叹上海京剧院慧眼识珠,善于用才!
8月10日下午,在上海京剧院天钥桥路新址观看该院青年演员《跟斗、把子、荡子比赛》。上京的新大楼造得很有气派,旁边还有一座精巧的小剧场,名曰周信芳戏剧空间,比赛就是在那儿举行的。为上京建造这样漂亮、舒适的基地,足见上海有关部门对上海京剧院扶持的力度。观众席上坐的多是各路专家、同行,戏迷需有三张《青春之歌》的甲票或乙票才能得到一张入场券。这些娃娃个个卯足了劲,展现了上京青年演员的武功水平。其中有一位竟然一连翻了五十二个璇子……老伴一般不太爱看武戏,这次却饶有兴致地看了三个多小时的武戏。
前面六场戏上座都在九成以上,唯有11号的《盘丝洞》彻底满座,门外还站着不少要买退票的观众。我以前没有看过整出的盘丝洞,只看过方小亚、陆伯平等演的精彩片段,这次感觉少了不少风趣幽默的唱念做。演出总共竟然只有1小时45分,也太少了点……有点不过瘾且失望吧!
我喜欢看上京青年演员演的戏,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只要他们有连续几场惠民演出,我就有赴沪看戏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