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群
在南二环附近的一座居民楼里见到李卓群的时候,她正陷入“一年要发生几次”的疯狂的创作状态。闷热的天气,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好几天了,头发有些散乱地披在肩上,身穿一件家常的裙子,素面朝天,不施脂粉。一个小小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字迹,圈圈点点,别人很难看懂,一问才知道,这是她正在创作的小剧场京剧《人面桃花》(暂定名)的剧本。
做过电视台小主持人,做过“玉兰油”模特,85后女孩李卓群最终却“一意孤行”地把戏曲作为自己的梦想。身为北京京剧院最年轻的编导,她带着一群年轻人创作出小剧场京剧《惜·姣》和《碾玉观音》,在赞扬和非议声中,创下了连演几十场的票房佳绩,吸引了不少年轻白领和高校学生成为京剧粉丝。
“人鬼恋三部曲”的终章,李卓群的第三部小剧场京剧《人面桃花》(暂定名)将在年底上演。粉丝们曾评价她的青春派京剧“既有美剧的紧张,又有韩剧的唯美”,而这一部新剧,构思更为奇巧,竟是一部穿越古今,跨越时空的“剧中剧”。
1 一闭眼做梦都是剧里的场景
李卓群的家让人很难想到主人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客厅摆设很少,显得异常空旷。不说话的李卓群带有沉静的古典气质,一说起戏来,却如同换了一个人,两眼放光,神采飞扬,一边说着,她一边站起身,在客厅的空地上边唱边舞,一会儿生,一会儿旦,纤瘦的身影摇曳生姿,嗓音婉转,眼神流盼,完全沉浸在戏剧人物里,让人恍然间觉得她是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
实际上,这正是李卓群平时创作剧本的状态,空旷的客厅也方便她“边演变写”。“我写剧本的方法可能有点奇怪,下笔之前,我自己先演一遍,所有的角色,出场顺序,怎么上下场,表情唱词,边演边琢磨,感觉不错就立刻记在小本子上。每次初稿写完,我也要在演员面前把全剧自己演一遍,让大家讨论修改。”
小本上形似“密码”的剧本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些天,她脑子里全是戏,“我平时很少失眠,但是写剧本的时候夜里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一闭眼梦里全是戏里的场景,甚至有几场戏的灵感就是照着梦里看到的写的,你说是不是很神奇?”她瞬间恢复了小女孩的神情,笑着问。
“梦中写戏”终究还是源于心中那份痴迷,李卓群堪称“美女学霸”,当年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她的这个决定曾遭到所有家人的反对。
李卓群从小是在剧团长大的,家中几代人都从事戏曲工作,算是梨园世家。儿时,她在院子里和小朋友捉迷藏,互相喊的是“苏三出来”;孩子们晨练的内容是跑圆场、扎马步;爷爷给她做的识字卡片,连成一句话是“一马离了西凉界”;她的家庭作业是每天抄戏词,背古诗。那时候,她家住的剧团大院前边就是剧场,她常去后台玩,最喜欢摸那些服装、道具,亦真亦幻的戏剧让她从小就深深为之着迷。
李卓群一直在电视台做小主持人,频繁出镜,脚下似乎已经铺好了一条童星之路,身边的小伙伴都朝着明星、主播的方向发展,可是李卓群最终在高考志愿中填上了“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而且这是她唯一的志愿。
营造舞台上美丽的梦境,对从小浸润在戏曲中的李卓群来说,她觉得这也许是一种宿命。
2 写完剧本像自己生了个了孩子
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编剧专业毕业之后,李卓群终于切身感受到了家人们当初反对她的理由,虽然是科班出身的专业编剧,但是不会有人给他们写剧本的机会。
“很难找工作,大多数剧团不景气,很少排新戏,况且一个毫无舞台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大学毕业生,写出的剧本根本没法演。”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改行了,李卓群却决定,继续考导演系的研究生,她对戏剧的梦想还是不死心。
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报考难度之大,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因为不但需要强大的解构故事的能力,还需要熟练表演两个剧种和行当,报考者不乏三四十岁的专业演员,甚至还有梅花奖得主。
李卓群每天泡在练功房几乎小半年,她选定的剧种和行当是反差极大的越剧《梁祝》中的梁山伯和京剧《扈家庄》中的扈三娘,一生一旦,一文一武。考试那天,她演完《梁祝》下来,老师问她:“你是小百花越剧团的吗?”她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觉得自己的苦没白受。
接到导演系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李卓群才意识到自己又创了一个纪录,她成了国内唯一一个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的科班生,此前,导演系从未招收过戏文系的学生。
李卓群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迈向自己的梦想,几年之后她毕业工作,北京京剧院正在进行小剧场的创新尝试,她得到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以《水浒》中宋江杀惜的故事创作一部小剧场京剧,她的梦想这时才真正得以起飞。
戏定名为《惜·姣》,李卓群却迟迟未动笔,因为她要先找到心里的那个阎惜娇。在传统剧目里,阎惜姣通常被塑造成一个水性杨花的坏女人,可是李卓群却觉得,这个女孩有她娇憨可爱的一面,只因为爱错了人而千古遗恨。当李卓群偶然在电视中看到筱派花旦索明芳的表演,嬉笑怒骂,风流婉转,灵气逼人,她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阎惜娇就是她了!”
写完剧本的那个下午,李卓群几乎是跑着第一时间拿给索明芳看,“永远也无法忘记,当时那种忐忑的心情,好像自己刚生了一个孩子抱给人看,等着别人品头论足。”此前,她和索明芳已经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俩人因戏相识,年纪相仿,兴趣相投,为这部戏已经磨合讨论了整整八个月。
李卓群始终认为戏曲创作的规律是“因人设戏”,导演不是中心,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这部戏几乎可以说是为索明芳量身订制的,甚至把她喜欢撇嘴的小动作也写进了剧本里,所以,索明芳是否认可,对于剧本成败至关重要。
“当时我太紧张了,索明芳看剧本,我借故出去打开水,走在楼梯上,提着水壶的手一直在抖。我打完水回来,只见索明芳抬起头来说:‘太好了,我觉得可以下地(排练)了。’我心里那种狂喜,好像小学生交上的第一份作业被老师夸奖了。”
第二天,两个女孩迫不及待地提着水袖和道具,在剧团大楼里四处寻找练功房开始排练。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阎惜姣,她们已经有点等不及了。
3 在高校贴海报被保安追
2013年11月,《惜·姣》在人艺实验剧场正式亮相,依然是传统京剧的一桌二椅,唱念做舞,走上场的却是一个全新的阎惜姣。故事集中在阎惜姣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她爱上了宋江的徒弟张文远,被宋江失手杀死后,化成鬼魂和情郎鸳梦重温,却发现张文远只是逢场作戏,背弃誓言,阎惜姣绝望中杀死了曾经深爱的男人。
“我为你爱生离、怨长久、舍不得、放不下,我为你生时痛、寿不终、病长索、死难安。”这样雅致又通俗的唱词对观众来说,接受起来并无难度;动情时妩媚炽热,绝情处冷若冰刀,痴情时生死不惧,伤情处愤怒决绝,阎惜姣爱的火热,恨的浓烈,如此跌宕的情感冲突,是现代人对古典爱情的重新诠释。
首演那天,躲在幕布后面的李卓群紧张得大气也不敢出,她偷眼看看台下,200多人的小剧场几乎都坐满了,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最初,几乎没有小剧场接受这个京剧,认为很难赚钱,她们吃了无数的闭门羹,最后,人艺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为了宣传,他们几个主创人员冒着寒风,跑了几十所高校贴海报,吃着冰冷的盒饭,甚至被学校的保安追着跑。“戏票全是我们几个人一张一张卖出去的。”李卓群忘不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惜·姣》头三场,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年轻粉丝的反响很热烈,很多人津津乐道剧中阎惜姣和张文远的“双人舞”,一生一旦缠绵悱恻,轻歌曼舞,极为养眼。李卓群请的舞美设计来自纽约,为这个剧加入了很多现代舞元素,演员把动作放慢,稍做改变,成了戏曲的节奏,竟是别有一番韵味。
不出李卓群所料,在粉丝追捧的同时,巨大的争议也随之而来,“被骂的最厉害的就是阎惜姣的‘跷’戏,说是宣扬封建糟粕,差点被删掉。”李卓群所说的“跷功”曾是京剧的一项传统绝活,女演员全场踩着木制的跷表演,表现旧时女子的三寸金莲,新中国成立后跷功被废弃。李卓群把这项绝技捡回来,却并不是为了猎奇,在剧中,跷成了推动剧情的重要道具。阎惜姣和张文远两情缠绵时,生为旦轻解跷带,是调情,也是性暗示;终场时,已为魂魄的阎惜姣面对张文远的冷酷背叛,悲愤中用跷带缠在他的颈上,将他杀死。
“编导匠心独具,给千年小脚画了一个惊叹号,跷成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女人终于用残害了她们千年的桎梏,偿还了男权社会的性孽债。”热爱京剧的郭宝昌导演把这出戏看了3遍之后,对“跷”做出了精辟的解读,表示这个奇思妙想让他觉得非常震撼,他赞李卓群:“这丫头怎么就想出了这招!”
4 想做个崔宁的那样的匠人
《惜·姣》连演了30场,虽然毁誉参半,但是毫无争议地“火”了,李卓群乘着这个势头,决定把在心里酝酿了十多年的一个故事搬上小剧场舞台,这就是《碾玉观音》。
《碾玉观音》出自宋人话本,描写的是玉匠崔宁和绣娘璩秀秀面对挫折迫害,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多年前,17岁的李卓群偶然看到这个故事,就被深深打动了,据此写了一篇网络小说《莲有誓·玉为盟》,一度在网上热传,这篇小说也是剧本的雏形。
李卓群对这个故事情有独钟:“这样的爱情在中国戏曲中比较少见,传统戏曲的主人公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这个故事只是两个很普通的小人物,玉匠和绣娘,身份卑微,但是他们面对爱情的坚守,非常动人 。”
戏中最高潮,秀秀惨遭刑死,人鬼殊途,她劝丈夫“娶贤妻,诞娇儿,休再忆旧情,待来生,再做你妻,再圆鸳梦”,崔宁此时发出恸地惊天的呼喊:“崔宁此生无他想,莫弃我一人在这天地中!”投火殉情,完誓今生。
在李卓群的解读中,同样是一段古典爱情,如果说《惜·姣》写的是背诺毁誓之后的决绝,《碾玉观音》写的就是以性命完誓的坚贞,一反一正,诉求的正是从古至今都极为珍贵的东西——誓言。阎惜姣和璩秀秀,她们在对爱和自由的追求上颇有肖似之处,却一个所遇非人,一个幸遇良人,结局同是芳殒,滋味甘苦殊异。
《碾玉观音》的唯美纯爱风格赢得了更多年轻粉丝,几位主演俨然开始享受偶像待遇,后台竟然经常会有等待他们签名的文艺青年,这在小一辈的京剧演员中并不多见。目前,《碾玉观音》第一轮已经演完10场,预约的演出排了30多场,外地的演出订单也络绎不绝,这和他们当初自己到高校贴海报,四处吃闭门羹的窘况已有天壤之别。
第三部小剧场京剧《人面桃花》(暂定名)将在年底上演,是“人鬼恋”三部曲的压轴之作,这个系列其实也是粉丝们总结出来的,李卓群欣然接受。“门槛要低,但是格调要高,才能让更多的人来看京剧。”这是她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经过不眠不休的几天闭关创作,故事终于初见雏形。
故事是从胡同里一对历经“文革”的梨园伉俪感怀往事开始,穿插平番大将军和异邦公主的爱情故事,整个剧就在现代和古代两个时空中以平行蒙太奇进行,古代的帝王将相,现代的坊间夫妻,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同样面对历史的变革和人生的悲喜。
“我耕种的就是一块试验田,每次都想走再远一点。在传统京剧中添加现代戏,这种尝试应该说很先锋,还没人做过。”李卓群显然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非议,“我创新的底线是,京剧的‘核’不能变,很多经典也是对传统的创新,例如当年梅党为梅兰芳先生演的那些新剧,不是吗?”这个看似纤弱的女孩眼神中的有种很坚定的东西,超越了她的年龄。
说起自己写的所有剧中人,李卓群说她最爱的是《碾玉观音》中的玉匠崔宁,“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一个很平凡的人,但是心中有一种可以爆发的力量。从事戏曲创作,就像崔宁碾玉雕玉,需要千锤万凿,格外专注,才能成就一件作品。我想做的,正是一个崔宁那样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