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常看到有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的报道,这是一个以李卓群为核心的创作集体,一来是对他们《京剧合伙人》这种运作方式的好奇,二也是对青年人自主创作的关注,因此很想有机会看看他们的演出。
在网上也看过该剧的一些剧照,虽然这类舞台风格不是太对我路,但还是很关注他们。京剧人有发挥的愿望,戏迷应该包容,但对戏中存在的问题,也应有评议,这样京剧才会更好。
12月1日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在上海演出,决定去看看,网上购票已关闭,去电购票,告知只剩三张,赶到剧场,买到最边上一张票。
《碾玉观音》取材于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崔待诏生死冤家》,戏中只有四个人物,生旦净丑各一,以花旦和小生为主,据说这戏有多个版本,今天看到的是,索明芳演璩秀秀,张琎演崔宁,时长大约1小时40分钟。
《碾玉观音》这戏,有京剧的样式,也有自己的风格,该有唱的地方也都有,几位演员也比较卖力,但就是无法鼓掌。
全剧伴唱比较多,似乎在用于剧情交代或是剧中人的心情,但觉得过多了。
舞台上八个墩子,其中的变化似乎想说背景的不同,但看不出有多大意义,也妨碍了演员表演。如果能用移动屏风代替,似乎更好。
戏中有许多细节需要再加工。如,演员出场感觉比较突然,没有交代,尤其是小丑。又如,第一场,郡王看完璩秀秀的织品后,应对璩秀秀说“站过一旁”,这时崔宁再出场,就更合理。
璩秀秀和崔宁逃路时,有一段二人骑马动作,但这时的表演,却体现不出人物当时的心情。这里最好边唱边舞,可借鉴《西施》的结尾,来表现的剧中人逃离险境的喜悦心情,还可参照《状元媒》的开始,来表现剧中人看到了美景,而决定在这里住下来的愿望。
接下来的剧情,璩秀秀和崔宁出现了矛盾,看时就在想,这里旦角应该有段唱,果然开唱了,而是两人的对唱,听后觉得这段唱是全剧最好的一段。
其后剧情,在璩秀秀被抓进王府后,小生出场,先是道白,其中还有和丑角对话,接着再是“骤雪狂风”一大段唱。觉得这一处理有些拖沓,最好是小生去掉道白直接唱,与丑角的对白夹在其中,这样戏会更紧凑。
戏中唱段不少,多为对唱,却没有太多印象,只觉得最后旦角唱的“妻已是”一段唱,其中不少地方,有些像是赵燕侠的“亲儿的脸”的风格。
这戏舞台风格比较压抑,虽是一桌两椅,以为还是应该用京剧的风格,桌上的图案,可用上《京剧合伙人》这个团体的标志,也是一种市场意识。
老戏看演员,新戏看剧情。只有在剧情细节上完善,才能让演员有更多的发挥,戏才能走的更远,希望看到有些新编戏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