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85岁的姚撼岳,是我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号称“关外第一净”的他是裘派创始人裘盛戎的入室弟子,姚撼岳的裘派京剧表演艺术还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艺近70个年头,一直潜心钻研京剧事业,即使在离休之后,也在剧社里做顾问,积极扶持京剧票友,姚撼岳所做的这些正是他身上的那种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使然。
姚撼岳,1931年出生于北京,由于父亲、叔叔颇爱京剧艺术,因此,他从小便受到熏陶。16岁考入鹰扬剧校学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1948年,姚撼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胜利剧团。1954年集体转业,被分配到锦州的辽西京剧团工作,剧团领导对姚撼岳非常重视,在剧团里他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一些花脸戏,如《包龙图》、《秦香莲》、《铡判官》、《智斩鲁斋郎》等剧目都由他来完成,机缘和实践使他崭露头角,从此与铜锤花脸结下不解之缘。1961年姚撼岳拜裘派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当时全国已有“十净九裘”甚至“无净不裘”之说,可见裘派在当时被推崇的程度。
记者是在移动梨园剧社见到了姚撼岳,退休后姚撼岳便在剧社担任顾问,传承京剧文化的使命感让他非常愿意将自己所学与票友们一起分享。采访中姚撼岳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学戏的经过,当年裘盛戎先生对弟子们要求很严,而且演出任务多,只有没戏时才能说戏,跟师父学艺更多的要靠自己悟,学戏也不仅仅是学唱戏而已,先要懂得历史、文化,还要跟着师父学做人,以及师父台前台后的做派,这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只有自己琢磨懂了,才算是学到了精髓。师父演出时,姚撼岳便观摩学习师父如何勾脸、扮戏、如何出场、台上如何演唱,在耳濡目染之下,姚撼岳把裘派的演唱艺术真正学到了手。回到锦州后,姚撼岳将裘派唱腔传到了锦州,他演出的裘派名剧《铡包勉》、《赤桑镇》、《探阴山》等剧目,深受观众喜爱,姚撼岳的演出在锦州一炮打响之后,裘派艺术第一次在辽西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从此裘派艺术为锦州戏迷所熟知,深深扎根于锦州。
记者还听到了姚撼岳现场演唱的京剧《草桥关》选段,虽然已是85岁的高龄,但是演唱起来仍然是字正腔圆,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十分到位,每一唱段结束时,剧社的票友们便会由衷地给以热烈的掌声。剧社的王忠孝社长对姚撼岳的评价也非常高,“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票友来说,能得到姚撼岳老师的指导是非常荣幸的,只要剧社有活动、演出,姚撼岳必定场场不落,风雨不误,平时更是和票友们打成一片。”王忠孝说。
在第十一届中国·辽宁锦州京剧票友节期间,姚撼岳作为裘派花脸艺术传承人,受邀在票友节期间为广大票友讲解裘派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当记者希望姚撼岳先生说说对票友节的感受时,姚撼岳说:“唱了几十年京剧,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看到每年的票友节期间票友们对京剧有如此大的热情,我便感到很欣慰。跟票友们在一起,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有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都是他们收集起来交给我的。”姚撼岳还表示今年还会尽自己所能,把京剧以及京剧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更多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