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在天蟾看傅希如主演《子胥逃国》,购票时就发现中间走道前座位全已售出,只能买后面的了,所以上座率还是很高的。
进入剧场后发现,原来今天这场演出是有活动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了一本《刘曾复说戏剧本集》,开演前还有翁思再等人介绍,傅希如的《子胥逃国》是按谭的路子、刘的说戏演的。
戏大约一点四十开演,三点五十五结束,中场有休息。剧长估计仅二小时。
该剧由《长亭会》《文昭关》《浣纱记》《鱼肠剑》组成,记住一点说一些。
《长亭会》。伍子胥上场后,先和申包胥抱头痛哭,后申包胥再问缘由,这不合理。申包胥看到了伍子胥的穿戴就应该先问。
开始“未曾开言泪先流”一段唱得好,但是唱词安排有问题,前面唱的“临潼会上......”等事,这些申包胥都应该是知道的,没必要,应该唱逃出樊城的事。其后的两段快板唱的比这段要逊色一些。
《文昭关》。“恨平王无道乱楚宫”的“恨”听来觉得要高些,“父纳子妻礼难容”的“父”有老腔味。
“一轮明月照窗前”的“一”拖腔长,“我好比......”好像有六个,不知是我听错了没有。这一段中有太多的与平时听到的似与不似的东西。
“伍员头上换儒巾”一段,“临潼赴会曾举鼎”的“临”字,出了点状况,其后“皇甫兄请上受一礼”没有,谢的是东皋公。
《浣纱记》。只有浣纱女,没有渔丈人。“豪杰打马奔吴国”一段唱的也要多些。
《鱼肠剑》。没有“一事无成两鬓斑”,有些可惜。剧长仅为二小时,有时间,余叔岩这一段很经典,应该加上去。
这里有一段“姜太公不仕隐磻溪”,这一段称呼上有问题,第一句“姜太公”用尊称,第三句“周姬昌”反叫名字,不太合适。后面还有几处地方也需再斟酌。
《鱼肠剑》一折没有“鱼肠剑”,专诸和姬僚也都没有出场,这样的处理戏也还完整,只是演员太累。
演出结束后,还有傅希如等嘉宾签名售书。
去年夏天看过傅希如演的《鼎盛春秋》,这次《子胥逃国》,两剧有些不同,而现在舞台上杨派的比较多,不同的唱法是容易唱混的,傅希如这样唱的确很不容易。
总的看来,傅希如的《子胥逃国》,与常看到《伍子胥》却有一些不同。希望傅希如能加紧修改,对于老唱段应完善唱词,做到叙述合理,在必要的地方可加进自己的唱段。实现戏里既有老谭的,也有余的,还有自己的,推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版本出来,也能为京剧舞台增添一个新的看点。